↑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长征期间,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宣言,提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要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该宣言的发表表明

    A. 国共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B. 中共的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C. 中共放弃八七会议决策

    D. 中共欲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1787年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 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 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表明了

    A. 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B. 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C. 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

    D. 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政治的这一特点

    A. 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 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 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 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 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 新中国的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缺陷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55年开始,太平天国“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父”的制度逐渐转变为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的政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取得军事优势

    B. 列强侵华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太平天国的物资缺乏

    D. 洪秀全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示意图(数据整理自《太渐水利技术史)。这说明古代太湖地区

    A. 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明显

    B. 农耕发展恶化了生态环境

    C. 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业生产

    D. 农耕开发的难度十分艰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 唐朝设立三省

    B. 宋朝设参知政事

    C. 明朝设置内阁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运动,两大事件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演进。这一演进主要表现在

    A. 文明;从专制到民主

    B. 风俗:从落后到进步

    C. 革命:从暴力到合法

    D. 思想:从保守到激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这反映了( )

    A. 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

    B. 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

    C. 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

    D. 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就确立了“持久战略”,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一心一德’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由此可见,其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略最大的不同在于

    A. 准备做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

    B. 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C. 依靠国际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D. 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949年4月29日官市:英国将致力于“中共当局建立友好关系,这样做将不会影响英国与国民党政府的现存关系。”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这表明

    A. 英国政府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B. 中方方针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这是英国支持国民政府的缓兵之计

    D. 中国坚决反对与殖民主义国家建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B. “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C. 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 外交工作在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就其形成时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

    A. 农民是否自愿

    B. 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

    C. 是否面向市场

    D. 是否经营同类农产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进

    B. 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

    D.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A. 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

    B. 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

    C. 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

    D. 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 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 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 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 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该法案

    A. 目的是为了打击荷兰的优势

    B. 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C. 保证了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D. 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08年美国总统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一路领先。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

    A. 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

    B. 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

    C. 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D. 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其根本目的是

    A. 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窘况

    C.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D. 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2013年,外交部部长杨洁箎在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山,“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所以我们出行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可见中国的外交态度是

    A. 秉承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消除意识形态的对立

    D. 奉行独立自主的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提出“一国两制”

    C. 坚持“九二共识”

    D. 实现两岸三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A. 为其它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 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C. 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D. 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图漫画,

    这表明作者

    A. 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 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 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 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原有的经济政策,大力进行改革,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1)材料一中所说的“原有的经济政策”是指什么政策?改革后开创了怎样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材料二:在斯大林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是什么?并说明中国自1978年以后是怎样一步步突破这种旧体制模式的?

    (3)综上,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