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 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 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 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 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C. 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苏联的工业化,布哈林等人主张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避免对农业的过度伤害,政治上也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这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工业发展的速度。斯大林一派抓住了反对派工业发展速度上的缺陷,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这表明苏联

    A. 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强烈愿望

    B. 党派之间政治斗争激烈

    C. 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其国情

    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东汉顺帝时期,从尚书令左雄建议,凡举来之人,须先初试于府,次复试于端门。自此,察举制度除重名声外,又增加考试。这种改革

    A. 革除了察举制的固有弊端

    B. 使用人权收归中央政府

    C. 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

    D. 打破以门第选官的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性地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 ③②①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

    C.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罗马一位男士对自己最亲近的某位女性血亲享有继承权,因他未等到后者死亡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对之享有期待权的部分财产赠与出去而被告发,结果被判赠与无效,理由是他的行为违反了善良风俗。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具有道德法的属性

    B. 以社会风俗为依据

    C. 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D. 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受到新教冲击,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对强大的冲击波,天主教几乎要崩溃。这时,天主教开始进行自我更新,这叫‘反宗教改革’”。这客观上导致

    A. 天主教统治地位动摇

    B. 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

    C.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与“应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政府的“应战”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世界历史进行分类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历史过程进行时序上的划分即分期。划分的标准是: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件为界,把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同的段落,借以说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目前,国内外史学界还不能在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上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①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

    ②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为依据;

    ③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为依据。

    依据材料中关于历史分期的标准,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进行划分并予以说明。

    (要求:可选择材料中的观点,也可另有观点,观点明确;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