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A.自驾车代替骑自行车出行         B.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C.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       D.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HCO3      B.NaOH     C.HNO3     D.Cu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玻璃制品     B.石英钟表     C.计算机芯片    D.光导纤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于一个反应可以从多角度认识。下列有关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放热反应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属于复分解反应         D.属于离子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试剂瓶上贴有标志的物质是

    A.浓硫酸 B.NaCl溶液  C.NH4Cl溶液  D.Na2SO4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      B.铝片插入Hg(NO3)2溶液

    C.NaNO3溶液与KCl溶液       D.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变化中,一定需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FeCl3→FeCl2     B.CO2→CO32-     C.C→CO2       D.HCl→MgCl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分离水和酒精

    分液

    B

    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过滤

    C

    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

    蒸馏

    D

    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

    加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B.Na原子失去1个电子,Al原子能失去3个电子,说明Na的还原性比Al弱

    C.Na与氧气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产物

    D.Na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要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SO3 + H2O = H2SO3

    B.用稀硫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Fe2O3 + 6H+ = 2Fe3+ + 3H2O

    C.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变质:Ca(ClO)2 + CO2 + H2O=CaCO3↓+ 2HClO

    D.用盐酸除铜锈[Cu2(OH)2CO3]:Cu2(OH)2CO3 + 4H+ = 2Cu2+ + 3H2O + 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在烧瓶中加几粒沸石

    B.加液时,胶头滴管悬置在试管正上方

    C.萃取时,分液漏斗正立振荡后,直接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精制粗盐(杂质是MgCl2、CaCl2和Na2SO4),选用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作为除杂试剂,最后用盐酸调节溶液pH,得到精制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次向粗盐溶液中加入NaOH、Na2CO3 、BaCl2

    B.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SO42-是否除尽

    C.除去Ca2+的主要反应是:Ca2+ + 2OH‑=Ca(OH)2↓

    D.调节pH后,采用蒸发浓缩结晶的方法获得精制NaCl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变化过程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

    B.Fe(OH)2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红褐色

    C.打磨过的铝箔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D. Na2O2加入水中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 Cl2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1NA

    B.3.4 g NH3含有的分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100 mL 0.1 mol/L的Na2SO4溶液中,Na+数为0.01 NA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接近称量质量时,轻振手腕,加够药品

    B.溶解时,用量筒控制所加蒸馏水的量

    C.移液时,玻璃棒插在刻度线以上,防止液体洒出

    D.接近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Al→Al2O3→Al(OH)3→AlCl3      B.Fe→FeCl3→Fe(OH)3→Fe2O3

    C.Mg→MgCl2→Mg(OH)2→MgSO4       D.Na→NaOH→Na2CO3→Na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试管①中加入1 g Na2CO3,试管②中加入1 g NaHCO3 。下列对①、②中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别滴入几滴水,触摸试管底部

    ①变热  ②变凉

    B

    分别加10 mL水,振荡

    ①、②均完全溶解

    C

    分别加10 mL水,滴入酚酞

    ①变红 ②变浅红

    D

    分别用铂丝蘸取少量,进行焰色反应

    ①、②火焰均为黄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将一小段铝片放入盛有 2 mol/L的NaOH溶液中。ⅰ.开始时,没有明显现象;ⅱ.过一会儿,有大量气泡产生;ⅲ.把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象ⅰ、ⅱ说明NaOH溶液能溶解Al2O3

    B.现象ⅱ、ⅲ是因为发生了反应: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C.现象ⅰ、ⅱ,可推测家用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物

    D.上述实验说明活泼金属都具有类似的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有关实验

    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一段时间,①中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生成

    B.②中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用石蕊溶液检验SO2溶液的酸碱性

    D.向①中直接加水,观察颜色,确认CuSO4生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步骤II的反应是Na2SiO3 + H2SO4 = H2SiO3(胶体) + Na2SO4

    C.步骤Ⅱ中的稀硫酸可用CO2来代替

    D.步骤 Ⅲ若在实验室完成,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用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将铜屑放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其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 2CuSO4+2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制备时用2 mol Cu与足量的O2和H2SO4反应,可制得_________mol CuSO4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

    Fe3+

    Cu2+

    SO42-

    Na+

    H+

    浓度/(mol/L)

    2×10-3

    1×10-3

    1×10-2

    2×10-3

    (1)c(H+)=          mol/L。

    (2)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收铜和绿矾(FeSO4·7H2O)。

    ① 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 Cu2+ == Fe2+ + Cu、                    

    ② 试剂B是         

    ③ 操作③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最后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在低温下干燥。

    ④ 通过检验溶液D中Fe3+来判断废水中Fe3+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          

    ⑤ 获得的FeSO4·7H2O需密闭保存,原因是         

    ⑥ 上述1000 L废水经处理,可获得 FeSO4·7H2O的物质的量是        mol。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S元素在自然界的转化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汽车尾气与燃煤烟气中含有的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 图中A的化学式是          

    ② 硫酸型酸雨对大理石石像腐蚀的化学方程式是            

    (2)煤炭中以FeS2形式存在的硫,可用微生物脱硫技术脱去,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ⅰ.2FeS2+7O2+2H2O 4H++2Fe2++____________;

    ⅱ.4Fe2++O2+4H+ 4Fe3++______________;

    ⅲ.FeS2+2Fe3+ 3Fe2++2S;

    ⅳ.2S+3O2+2H2O 4H++2SO42-。

    已知:FeS2中的铁元素为+2价。

    回答下列问题:

    ① 将上述ⅰ、ⅱ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② 在线桥上标出反应ⅲ中电子转移的数目:FeS2+2Fe3+

    ③ 观察上述反应,FeS2中的S元素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从煤炭中分离出来。

    (3)生物质混煤燃烧是当今能源燃烧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燃煤过程中生成的SO2会与NaCl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Cl2。你认为反应物除SO2、NaCl外还有         ,判断的理由是            

    (4)另一种烟气脱硫技术是石灰法,即在煤燃烧时加入生石灰(CaO)即可除去SO2,最后生成CaSO4,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在10 kg 含硫 1.6% 的煤中理论上加入      kg生石灰合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氨气实验。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中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请在方框中画出收集一烧瓶氨气的装置。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可选用_________试纸,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用右图装置做喷泉实验。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氯元素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某同学探究Cl2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把Cl2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氯水进行如下表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把氯水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向氯水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不断振荡

    ⅰ.有白色沉淀生成

    ⅱ.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① 实验Ⅰ的现象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② 实验Ⅱ:a.ⅰ现象的白色沉淀是           

    b.综合ⅰ、ⅱ现象,该同学推测实验Ⅱ发生的反应为:

    Cl2 + AgNO3 +         =HNO3 +AgCl↓+          (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 为探究实验Ⅰ中试纸褪色的原因及Ⅱ中另一种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c.将少量稀硝酸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未褪色;

    d.……

    上述实验d的方案是      

    (3)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

    ① 你认为“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是      

    ② 科研人员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向装置A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关闭弹簧夹;

    Ⅲ.滴加浓硝酸;

    ……

    (1)步骤Ⅲ中滴加浓硝酸的具体操作是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B中溶液慢慢变成蓝色,能解释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证明B中有NO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5)步骤Ⅱ向装置A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的目的是           

    (6)上述实验结束后,观察到A装置中的溶液呈绿色,B装置中的溶液呈蓝色。在分析溶液为绿色的原因时,甲同学用加水稀释的方法,乙同学认为不合理,因在稀释时,也会引起Cu2+浓度变化。请设计实验证明绿色是由溶有NO2引起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