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金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园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B. 民族工业向内地的迁入

    C. 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

    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 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C. 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

    D. 有利了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4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这表明罗马法

    A.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B. 法律体系逐渐完备

    C. 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

    D.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论。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

    A.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B.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C. 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

    D.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走上反核运动的时候,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毅然回国参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这反映了

    A. 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强烈的家国情怀

    B. 科技工作者的态度决定了科学的走向

    C. 中国知识分子识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阴谋

    D.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服务于国家为终极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一开始准备选举时,就在公告中号召选民“知人善任”,“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出身平民,坚定、积极、有正义感、公认为正派的人”,据此可知,这些公告意在

    A. 贯彻“主权在民”理念

    B. 发动群众进行暴力革命

    C.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 让工人群众获得选举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7年11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决定”16日,南京国民政府各机关除最高长官留南京主持工作外,其余均转道武汉。这表明国民政府

    A. 确立了抗战的战略基地

    B. 做好了战略防御准备

    C. 抗战的意志趋向动摇

    D. 在南京沦陷后的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段材料表明

    A. 太平天国真正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B. 太平天国的既定政策发生了变化

    C.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阶级矛盾激化

    D. 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国的两院制

    A. 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B. 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

    C. 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

    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 西周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诗文意在

    A. 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 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

    C. 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

    D. 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下表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31

    205

    511

    广东

    /

    1270

    1959

    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孟子

    荀子与杨雄

    董仲舒

    不够充分

    混乱不清或错误

    粗浅,已误入歧途

    A. 传承性

    B. 批判性

    C. 佛学化

    D. 超前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孔庙有一石碑《乙瑛碑》,刻有当时通行字体,该字体流行于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其中对第一、四次留学热潮的初衷分别是

    A. 富国强兵、建设祖国

    B. 光宗耀祖、创业立业

    C. 开启民智、实业救国

    D. 科技救国、成就自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同学整理的如图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三角贸易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兴办

    A. 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

    B. 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

    C. 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

    D. 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发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说明两次改革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111年,罗马元老院向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宣战。在战争中,罗马司令官接受朱古达大批贿赂,士兵出卖武器,纪律松驰,士气涣散,战争伊始便屡遭失败。拖延不决的战争引起了广大平民,特别是骑士的不满。利用这一形势,马略许诺尽快结束战争,在骑士和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随后,马略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

    在早期,罗马军队的服役期非常短。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服役期变得越来越长,而符合征兵财产要求的公民越来越少。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按照等级发给薪酬。士兵退伍后,还能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使得士兵们在服役期间和退役后的衣食都有了着落,将之前悬而未决的平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服兵役结合在了一起。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他强化了长矛兵的地位,将长矛方阵置入军队主力之中。他将重步兵按照训练程度重新划分了军团,还极大强化了远程火力和骑兵。事实证明,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维护奴隶制国家确有实际效果,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权力在统帅们之间辗转,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略军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早在幕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家族国家观的萌芽,一些主张“尊王攘夷”的学者宣扬“一君万民”的观点,提出“夫君臣者,父子也,天伦之最大者”。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还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擴——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1)依据材料,请你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成因并概括其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家族国家观”影响下的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改革的思想,分析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塌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

    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请结合史实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