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A. 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 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 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D. 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A. 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 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 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 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末元初时人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这表明宋朝

    A. 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B. 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

    C. 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D. 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

    A. 奏章票拟,掌握最高决策大权

    B. 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

    C. 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D. 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以上变化说明

    A. 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

    C.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

    D. 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上述观点所指的史实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清末新政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布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等等。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

    A. 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B. 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

    C. 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D. 命令解放军肃清西南的残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认为,对公民资格的严格限制,导致了希腊的衰落;罗马人则因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稳定了强大的帝国。罗马的做法反映在法律上是

    A. 制定《十二铜表法》

    B. 汇编成《民法大全》

    C. 法律适用于一切自由民

    D. 形成了制订法律的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中世纪、绘画、雕塑通常被视为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体力活动,艺术家也被看作手艺人。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这种变化表明

    A. 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得到彰显

    B. 艺术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艺术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基本丧失

    D. 艺术创作与传统宗教题材相分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

    B.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

    C. 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 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结构呈三层金字塔形。底层是帝国议会,中间层是联邦议会,皇帝、宰相和内阁大臣等高级官员居于金字塔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 宰相主持内阁并对议会负责

    C. 联邦议会负责各邦立法工作

    D. 帝国议会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政”时期,罗斯福曾多次提到,要让美国人有“体面的生活”“体面的工资”和“体面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谋生问题,还涉及人的尊严和价值,而“救济”损害了受助者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感觉并不“体面”。因此,罗斯福政府

    ①整顿银行和放弃金本位制

    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③推行“以工代赈”的制度

    ④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

    制度

    西周时期

    “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

    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税,数量较多。

    十六国至北朝前期

    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控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

    北朝至唐中朝

    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

    实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

    时段一: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时段二: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工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

    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一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长城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  在古代中国,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影响着中原的荣辱兴衰。到了近代,中外各界都认为长城是“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但这是就长城本身而言,只是证明传统中国的伟大,指向的是过去0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三省。1933年,战事蔓延到长城沿线。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0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号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此后,这首歌传遍全国,全国人民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长城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联系得以确立,深入人心。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长城内涵寓意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

    材料  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早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