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下面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母语节”辩论赛“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谁更重要”辩论片段,反方观点是“塑造人格更重要”,但反方在辩论推断中有三处存在问题,请修改另外两处问题,使反方的辩论更加严密,不一定参照①的方式。

    正方:你们来成外是干什么的?是来学习的,是来积累知识的。

    反方:难道你们说我们来成外不是来塑造人格的吗?

    正方:有了知识,便能生活;有了知识,便能生存。

    反方:有了知识,便能生活,我请问对方辩友,马加爵的知识够不够丰富?但他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福音吗?没有。反而带来了灾难。

    正方: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你必须凭借长期积累的知识,才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反方:只要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够立足于社会,造福于社会吗?不见得吧。多少科技犯罪人才给社会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① 我们来成外不单是来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大学邀请校友来参加学校80周年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2019你那10月27日,母校将迎来8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四万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们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80周年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创新研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别里科夫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物,凭借着旧制度和旧传统辖制着整个中学乃至全城,何等强大而威风!但同时,别里科夫又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他________________,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自以为“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但他还是战战兢兢、六神不安,整天一副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促狭鬼的一幅漫画就让他“脸色发青”“嘴唇发抖”,难堪至极;在柯瓦连科面前,他也________________;更让人________________的是,他竟然死在他恋爱对象“哈哈哈”的笑声中。把“强大”和“弱小”融合在同一人物身上,这是小说的荒诞组合之一。

    别里科夫是一个被夸张变形的怪物,“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甚至“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别里科夫的某些生活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原型,但作者刻意渲染、夸大变形,让别里科夫就成了漫画人物——一个从生活习惯到思想行为完完全全“装在套子里的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敬小慎微      惶惶不可终日      摧枯拉朽      不可思议

    B.谨小慎微      惶惶不可终日      不堪一击      不可思议

    C.敬小慎微      闻风丧胆         摧枯拉朽      不可理喻

    D.谨小慎微      闻风丧胆         不堪一击      不可理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的某些生活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但作者刻意渲染、夸大变形,让别里科夫成了漫面人物

    B.有着这些生活习惯的别里科夫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原型,但经过作者刻画渲染、夸大变形,让别里科夫成了漫画人物

    C.有着这些生活习惯的别里科夫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原型,但作者刻意渲染、夸大变形,让别里科夫就成了漫画人物

    D.别里科夫的某些生活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原型,但作者刻意渲染、夸大变形,让别里科夫成了漫画人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成了“顽固守旧”的符号和代名词

    B.从而成了“套中人”的符号和代名词

    C.从而成了“顽固守旧”的符号和代名词

    D.进而成了“套中人”的符号和代名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 窗 室

    (美)欧·亨利

    帕克太太领着丽森小姐去一楼看双开间客厅。“这壁柜里,可以放骨骼标本,麻醉剂,或者——”

    “我不是大夫。”丽森小姐打了个寒战说。

    帕克太太用冰冷的眼色瞪了一眼,领她去看二楼。

    “八块钱吗?”丽森小姐说,“啊呀!我只是一个穷苦的做工小姑娘。”

    帕克太太露出鄙夷的神情,领她到三楼去看斯基德先生的大房间。斯基德先生整天呆在里面写剧本。每个找房子的人总被引到他房里去欣赏门窗垂饰。每次参观后,斯基德先生害怕被勒令搬家,就会付一部分欠租。

    “这太美啦。”丽森小姐看着门窗垂饰,嫣然一笑,笑容跟天使一般美。

    她们走后,斯基德先生忙把他剧本里黑发、高挑的女主角抹去,换上一个头发浓密光泽,容貌秀丽活泼,娇小顽皮的姑娘。

    不久便响起了一声:“克拉拉!”警钟似的向全世界宣布丽森小姐的经济情况。一个黑皮肤小鬼带她爬上阴森森的梯子,把她推进一间顶上透着微光的拱形屋,吐出带有威胁意味的字眼:“两块钱!”

    “我租下!”丽森小姐嘘了一口气。

    丽森小姐每天出去工作。晚上她带一些有字的纸张回家,用打字机誊清。没有工作的晚上,她就跟房客们一起坐在门口台阶上。每逢此时,男房客们都乐开了,马上围拢过来。尤其是斯基德先生,他心里早把丽森小姐派做他私人浪漫剧的女主角。还有血气旺盛的大胖子胡佛先生,和年轻的埃文斯先生。

    一个夏天傍晚,房客们闲坐着,丽森小姐忽然抬头看看天空,爽朗地笑起来,嚷道:“哟,那不是比利·杰克逊吗!”丽森小姐用纤细的指头指着。“每天晚上我都可以从天窗里望到它。我管它叫比利·杰克逊。”

    “可不是吗!”在公立学校教天文的朗纳克小姐说,“我倒不知道你是个天文学家呢,丽森小姐。”

    “是啊,我跟任何一个天文学家一样,知道火星居民的秋季服装会是什么新式样。”

    “可不是吗!”朗纳克小姐说。“你指的那颗星是仙后座里的伽马。”

    “哦,”埃文斯先生说,“我认为比利·杰克逊这个名字好得多。”

    “我也同意。”胡佛先生呼噜呼噜喘着气,反对朗纳克小姐。

    “从这儿望去还不是顶清楚。”丽森小姐说,“一到晚上,我的屋子就像煤矿的竖井,比利·杰克逊就像是夜晚女神用来扣睡衣的大钻石别针了。”

    之后有一段时期,丽森小姐没有带那些纸张回来打字。她早晨出门挨家挨户地跑事务所,受尽了冷落和拒绝。

    有一晚,丽森小姐筋疲力竭地爬上了帕克太太的石阶。她没有吃晚饭。在她踏进门厅的当儿,胡佛先生遇到她,看准机会向她求婚,一身肥肉颤巍巍地挡在她面前。丽森小姐闪开了,他想去抓她的手,她却举起手来,有气没力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她倒在床上,在那个地府般的屋子里,慢慢地抬起沉重的眼皮,微微笑了一下。因为比利·杰克逊正透过天窗,安详、明亮地照耀着她。她想抬起胳臂,抬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她总算把两只瘦削的手举到了嘴唇上,从黑暗的深渊中朝比利·杰克逊飞了一吻。

    “再见啦,比利。”她咕哝着,“你在几百万英里外,甚至不肯眨一眨眼。可是,当四周漆黑一片时,你多半还待在我能看见的地方,是吗?……几百万英里……再见啦,比利·杰克逊。”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克拉拉发觉丽森小姐的房门还锁着,喊人把门撞开。有人便跑去打电话叫救护车。

    没多久,救护车开到。一位穿白亚麻布罩衣的年轻医生跳上石阶,他举止沉着、灵活,光洁的脸上显得又潇洒,又严肃。

    “四十九号叫的救护车来了。”他简洁地说,“出了什么事?”

    帕克太太没好气地说:“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救不醒她。是个年轻的女人,叫埃尔西·丽森小姐。”

    “什么房间?”医生暴喊起来,帕克太太生平没有听到过这种询问房间的口气。

    “天窗室,就在——。”

    医生显然很熟悉天窗室的位置,四级一跨,已经上了楼。

    不一会儿,就看见医生抱着那个天文学家下来了,那神情像是抱着一个死去的亲人。

    他们注意到,医生并没有把他抱着的人安顿在担架上,他只是对司机说:“拼命快开吧,威尔逊。”

    第三天早晨报纸上有消息说,贝尔维尤医院收了一个住在东区某街四十九号,因饥饿而虚脱的年轻女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比利·杰克逊声称,病人定能复原。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塑造的形象,斯基德先生简单、热情,胡弗肥胖、好色,埃文斯年轻、斯文等,而房东帕克太太的形象最为鲜明。

    B. 小说用轻松、诙谐的笔调叙说主人公丽森小姐的生活,故事简单,但塑造了一个美丽、浪漫、自尊、自爱的女主人公形象。

    C. 作者写朗纳克小姐对那颗星名字的纠正,凸显其严谨之态,是为了暗讽丽森小姐的无知。

    D. “你在几百万英里外,甚至都不眨一眨眼睛。”是丽森小姐身处困境内心绝望的表白。

    2.小说题为“天窗室”,为什么开头写帕克太太带领丽森小姐逐层看房的过程?

    3.小说以第二天上午丽森小姐被比利·杰克逊医生所救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