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1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小作文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近的读音,让人联想到相似的生活场景。傍晚归家,我们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父母早已准备好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助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儿。这份长情的付出,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覆盖。前一晚,“蛙儿子”还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却已不见踪影。更多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了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我们真正懂得了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带来的体验与现实相比,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的现实写照。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在寒暄问候中,多说新成绩,少说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各种美景,让我们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上,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1650亿至1700美元,并在2022年前达到2300亿至2350亿美元的规模。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150个国家的GDP。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FC红白机、街机、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中。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

    (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对于我们的先祖来说,未来如迷雾中的山林一般,不向世人显露真容。但如今这个时代,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大家看到的未来没有什么区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驱动之下,意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虚拟之上。1969年克兰罗克教授把两部电脑连接起来,创造了名为阿帕网的互联网雏形,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数十年间,从0到1的数据洪流改变了历史的河道,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堤坝冲击得千疮百孔。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

    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人们足不出户,只要点击手机上的购物网站APP,就会身处一个可以互动的全息影像世界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虽非实物,但却可以看到,感知,触摸。总之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一切真实感受,都在这个影像系统里得到了完美的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____________。

    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人类现实生存的一种延伸,所以它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中,人类仍应该始终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来守护人的心灵,促使人性向上、崇善和求美。

    (取材于马钺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D.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2.下则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ǎo”。

    B.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

    C.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

    D.寒暄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

    3.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电子游戏就向虚拟现实一路狂奔,势如破竹。

    C.小说《三体》描述的玩家浸入式的使用体验,需要借助多种科学技术来实现。

    D.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

    5.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由实入虚的大迁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识最终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B.它自互联网雏形诞生时就开始了。

    C.人的一切行为和感知都会迁移到互联网上。

    D.目前沟通数字化和体验数字化已全部实现。

    7.下列填入材料三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景区 B.学校 C.矿场 D.住宅

    8.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哪些联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

    ⑴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⑵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⑶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⑷“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⑸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⑹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⑺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

    ⑻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⑼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青睐,孔子也只因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⑽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⑾两千多年来,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元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⑿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

    ⒀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

    ⒁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

    ⒂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文过饰非与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

    ⒃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⒄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1)。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

    注释:(1)语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在第④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旗   媒   舟   灯 B.灯   媒   旗   舟

    C.媒   旗   舟   灯 D.舟   旗   灯   媒

    2.解释第⒂段中加点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文过饰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毛求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⑵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B.第⑹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

    C.第⒀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

    D.第⒃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珍视。

    4.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国经波斯到欧洲的商路,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B.“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C.“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有“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

    D.“老子”即《师说》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也称《老子》。

    5.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下面的语句加以赏析。

    ①“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②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6.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缉而校之         缉: 收集整理

    B.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 反复说明

    C.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D.其蔽也贼          贼:偷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B.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傅说之诏其君     非此之谓也

    D.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

    B.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C.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

    D.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5.翻译: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缭(liáo)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òu)舟楫(jì)   舆马(yú)

    B. 蛟龙(jiāo)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 镂金(lòu) 驽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 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螯(áo)   省乎己(xǐ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驾一叶之扁舟   B. 倚歌而和之

    C. 自其变者而观之   D.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使……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D.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能无惑             孰: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一定

    B.彼童子之师            彼: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   

    士大夫之族             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或没有……区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3.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

    ③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

    ⑥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

    ⑨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

    ⑩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从《乡土中国》这本书中,你认识到中国人或中国社会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你的认识加以分析举例。

    ②结合《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谈谈你对孔子“孝”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③学校举办读书节,征集“阅读文化衫”的创意设计方案。请你从《论语》《边城》《呐喊》《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为主题,设计一款文化衫,描述你的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符合原著内容,主题鲜明突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有些人倡导“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拒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远离外物的诱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谈断舍离”为题,联系生活与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它的思考和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