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事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 

    示例:   事物:气球 

    角度一:你的信念,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角度二: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事物:________   角度一: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非大猩猩莫属,两个物种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大脑结构分析发现,①__________:大同是指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小异是指②__________。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发达。比如黑猩猩的瞬间记忆的能力超过人类,就是说在黑猩猩的大脑中,负责瞬间记忆的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超过了人类,因此,③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但打仗的事却是经常发生的,歌舞升平的年代与战火纷飞的岁月相比非常短暂,弥足珍贵。可以说,人类是伴随着战争成长起来的,从原始社会人类为争夺猎物引发的部落火拼,到现代社会为争夺利益发生的局部冲突,战争从来就没停止过。氏族部落也好,国家城邦也好,其所以能生存,离不开人口、地盘和资源,其所以能壮大,则须占有更大的地盘、更多的人口、更充沛的资源。占有的手段无非是侵吞与兼并,侵吞与兼并的冲突加剧,战争则不可避免。不论西方文明史还是东方文明史,都是血与火书写的,都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大部分时间里历史的车轮是被战争驱动的。

    回看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最典型的战争画卷当属春秋战国。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由此引出战争的性质问题:义与非义。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没有合乎义的战争。可古代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交战双方并非都是以义与非义影响历史进程的,义与非义推定的是战争动因和过程的性质,很难臧否战争结局的性质。事实是:野蛮摧毁了文明,文明又同化了野蛮。

    战国七雄中,泰国地处边陲,开化较晚,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时,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才被封为诸侯。那些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诸侯一个个都灭亡了,唯独拥有“虎狼之师”的泰国,不喜“王道”,热衷“霸道”,奖励军功,变法图强,最终一统天下。秦王扫六合之举,又如何给定义与非义?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周公之后姬姓的“宗邦”。周室衰微、被迫东迁之后,鲁国成为周礼的典藏者和实施者,是周朝文献典章最完备的诸侯国,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但鲁国却经常遭受欺侮,不仅左邻右舍侵扰它,就是远在荆蛮之地的楚国,也不把它放在眼里。楚王召集附属于楚国的诸侯会盟,并指定鲁君为他驾车。最终鲁国被楚国灭了。

    野蛮部落灭掉了文明族群,虎狼之国吞并了礼仪之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并非个案。强盛的罗马帝国灭亡于野蛮的汪达尔人入侵;光芒四射的希腊诸城邦亡于马其顿人等等,均属游牧、半游牧文明战胜农耕文明的典型例证。在中国,宋、明两个王朝也都是被北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灭亡的。偏安玉朝因没落而退出历史舞台,化外族群因雄起而登上历史舞台,继而改变正统走向。尽管前朝志士顽强抵制和反抗,但当尘埃落定,河山重整,世人别无选择,只能像杜牧慨叹的那样“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再者,中土边地同为华夏版图,金元满清皆属龙的传人,铁血铸就的历史无法改写。

    (摘自王兆贵《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古代战争的基本逻辑(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的共同心声是爱好和平,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壮大,人们又往往因为资源和利益而争斗,甚至引发战争。

    B. 儒家以义与非义来定义战争,这种定义更多关注的是战争动因和过程的性质,而非战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C. 春秋战国时期,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诸侯拒绝“霸道”,热衷“王道”,终被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所灭。

    D. 文章结尾“中土边地同为华夏版图,金元满清皆属龙的传人”一句,表明作者对游牧民族几度取代汉王朝,思想和情感上并不排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点面结合的论证手法,论证了战争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影响。

    B. 文章举出秦国和鲁国的例子,形成对比,证明了“野蛮摧毁了文明,文明又同化了野蛮”的观点。

    C. 本文论证古代战争的基本逻辑时,重点论述的是文明与野蛮较量时,文明被野蛮打败、消灭的历史。

    D. 文章论证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到整体,时间与空间相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史是一部战争史;相比和平,战争能够更好地驱动历史的车轮。

    B. 楚国召集诸侯会盟,并让鲁君为他驾车,这些举动以儒家的观点来看都是不义和非礼的。

    C. 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表达了他对汉族王朝被少数民族灭亡的遗憾和感叹。

    D. 农耕文明的罗马帝国灭亡于游牧、半游牧文明的汪达尔人,说明了农耕文明的落后和局限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大数据观察8226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以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 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

    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

    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

    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D. “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淳朴特点的江南雨巷,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2段,作者写说“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这句话实际是在感叹雨巷原有的宁静优雅已被现代社会的喧闹湮没,只有在历史的时空中才能找寻。

    D.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2.第3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3.第5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B. 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C.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D. 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可见古人在交友上的慎重。《陋室铭》中体现了陋室主人类似的择友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阕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描写了“沙场秋点兵”的豪壮气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而且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亲爱的同学们,你的家乡也许在“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乡村,也许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烟柳画桥,参羞十万人家”的城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国家政策的调整,你的家乡也行走在消逝与新生中,消逝了辘辘古井,消逝了碾坊还有那曾经黑窖洞的教室……新生了文化广场、快递小哥、支付宝、微信……同时也新生PM2.5雾霾……家乡在消逝中有了新的面貌,也在新生中出现了新的矛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在家乡变化的旋律中选择两三个对象(如风俗、民生、文化、生态等等),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