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小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粮票、大锅饭到如今提倡绿色健康食品;从1952年铁路营业里程仅2.29万公里到“地铁覆盖全城、高铁联通全国、专车随叫随到、快递次日可达”;从1949年80%的文盲率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从技术薄弱、科技工业水平低下到中国天眼、北斗卫星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建国七十周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中学生,读完材料,你有怎样具体的认识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含意,以“我眼中的美好”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手机、电脑等新的传播媒介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不知不觉间,传统意义上的报纸、杂志、书本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却是现代化的屏幕阅读和零散的数字阅读,但现实的尴尬却在于,一些人总担心肤浅和碎片化的数字阅读会消解传统阅读的本质意义,并剥离它内在的深层思考,从而将阅读引向娱乐消费与文化沉沦的反面。

    这样的纠结与担心其实有点多余。从历史发展的脉络看,我们的阅读载体一开始也并非就是纸质图书,千百年来,它也经历了从甲骨、帛书、竹简、金文碑刻再到纸质图书的演变,而如今,其被数字化的阅读所冲击,这也不过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体现。再者,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并非就是带着否定传统阅读的目的来的,相反,其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对传统阅读的延展与升华。

    因此,我们真正该纠结的,倒不是选择什么样的阅读载体,反倒是在阅读内容上,该作出什么样的甄别判断,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是,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深深地受到物质社会的沉重挤压,这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人们都希望通过追求享乐的方式来获得心灵上的疏解和抚慰,这也使得人们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物质消费的表面性和即时性、娱乐消费的肤浅性和盲从性,却失去了应有的深度和必要的反思。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信息泛滥与信息超载的尴尬现实,不但影响着阅读者对有用信息的涉猎和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理解力与判断力,一些人为了不错过相应信息的呈现,甚至对阅读工具产生了强烈的迷恋,并患上了“工具强迫症”,有些人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机不离身,随时随地都在通过微博、微信、网页等查看信息,生怕有任何遗漏。可殊不知,这对阅读内容的非理性选择,不但没有达到自我改善与提升的目的,反倒将自己束缚在了工具之上,成了阅读工具的奴隶。

    那么,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究竟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呢?首先要走出的一个误区是,对数字化阅读的利与弊,不能简单的用阅读的“深”与“浅”来衡量,因为就阅读者而言,不同的阅读需求往往决定着他们的阅读方式是宽泛的浏览还是深入的研究,而单纯用“深”与“浅”来概括数字化阅读的利与弊则未免太过武断与极端。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则是要在摒弃娱乐与消费的基础上,多些适合自身心灵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度文本,并有着起码的判别意识,更不能被海量信息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数字阅读作为一种新技术,其本质应是辅助性的,我们的整个社会也应该创造更加有利的因素使它在各领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并为其内容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阅读,不止于认字,其终究目的乃是升华人的思想,促进人的思维进步。那么,阅读载体的选择,便不过是在选择一种工具而已,最重要的是阅读什么样的内容。于此来讲,对数字阅读我们也用不着过多纠结。

    (摘编自张剑《阅读的“深”与“浅”如何衡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机电脑等传媒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传统的纸质阅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B.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只有选择宽泛的阅读才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C. 信息泛滥和信息超载的现实,影响着人们对有用信息的涉猎和选择。

    D. 肤浅和碎片化的数字阅读会不会消解传统阅读的本质意义,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认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同等重要。

    B. 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否定了某些人的担心,指出数字阅读是社会的进步。

    C. 开头指出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给某些人带来了一些担优。

    D. 作者对数字阅读的利弊层层分析后指出,我们应为数字阅读方式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患有“工具强迫症”的阅读者对信息的涉猎和选择,影响着他们的理解力与判断力。

    B. 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并不是带着否定传统阅读的目的来的,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有它的缺陷。

    C. 在消费社会,人们受到物质社会的沉重挤压,在阅读上就必定会选择娱乐消费性的内容。

    D. 肤浅和碎片化的阅读会将人们的阅读引向娱乐消费和文化沉沦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5日,《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以往相比,本次调查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本次调查中,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6.22分(总分为10分),延续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势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的表現贏得海外好评,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得到更多认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中国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多贡献。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从2013年的17%(2014年的20%、2015年的24%)上升到2016—2017年的33%,呈逐年加速增长趋势。

    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该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可度更高。超过六成的海外受访者认可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活跃度高,并期待中国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期待最高。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大风号》,2018年1月5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材料三

    与信息匮乏年代“大路货”的传播同样有需求不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受众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与受众的这种需求相适应,我们的媒体传播就要着重在分众化、对象化上下工夫,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所谓内外有别,就是内宣与外宣之间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有所不同,外宣应更加重视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所谓外外有别,就是同样是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内容、语言、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做到应其所需、传其所要。对外传播既要“强魂”——精心选择适合传播的内容,又要“健体”——重视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周边国家建设传播平台。我们应当努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受众遍天下。

    在新闻传播中,为什么要提倡讲好故事呢?这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反映和体现人们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生动性、故事性,是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故事性的报道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让受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不好成就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源源不断。主动而充分地讲好这些故事,必将有助于建构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建构和塑造国家形象,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用传播效果体现政治立场、检验工作态度、考察平台项目。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不仅要考察其科技支撑指标(包括团队科技素养指标、传播平台评估指标)、经济营收指标(包括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影响指标、媒体赢利平台的量化指标),更要考察其影响力指标(包括受众的注意力指标,业界、学界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良好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的过程,才是扎扎实实的、富有成效的。     

    (摘编自人民网《国家形象与媒体担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是第五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此外还展示了这次调查呈现的相关特点。

    B.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稳中有升,内政和外交表现受到好评。

    C. 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武术和饮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而这些文化元素在两次报告中顺序不同说明媒体对饮食的宣传超过武术和中医。

    D. 2016-2017的报告显示在孔子、儒家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媒体传播所追求的并不是规模大、人员多,而是其在宣传国家形象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提升的速度。

    B. 从预期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逐年增长可看出,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对中国发展有信心。

    C.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受访者中赢得普遍点赞,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认可度更高。

    D. 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体现了我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

    3.一家国内主流媒体想推出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传片来宣传国家形象,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猪肉

    蒋先平

    ①清早,在厨房做早饭的翠花听到外面传来阵阵猪叫。翠花出去倒水,看见西院张老蔫家院子里支起的大锅正冒着热气,几个人七手八脚捆猪呢。

    ②翠花搓着手进了里屋,冲还在睡觉的丈夫立德喊道:“快起来把暖气点着,今天外边冷得能冻死人。”立德打着哈欠从被窝里爬起来。

    ③吃早饭时,翠花跟丈夫立德说:“西院老蔫家杀猪呢,到晌午你这大村长又要有猪肉吃了。”

    ④进了腊月门,村里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的人家要请亲朋好友吃上一领猪肉,再把猪肉卸成小块,蘸水后放在仓房里冷冻。冻好的猪肉被装进大缸,再盖上一层雪,吃到开春也不会坏。

    ⑤立德高中毕业回村当了十多年民办教师,后来搞一刀切,他下岗了。前年村里换届时,大伙把他选为村长。立德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谁家有个大小事情的,他都及时到场,帮着出主意想办法。立德赢得了大伙的信赖。立德对大伙好,大伙心中都有杆秤,杀年猪时都想着请他来吃猪肉,表达一下感谢之情。立德不是那种好吃好喝的人,但盛情之下,为了不拂大伙的好意,他只得去吃猪肉。

    ⑥快晌午了,翠花要准备午饭,可还不见张老蔫来喊立德去吃猪肉,便笑着说:“还是做上你的饭吧,老蔫怕是舍不得,不会喊你吃猪肉了。”立德说:“在家吃好,天天吃猪肉,闹肚子呢。”翠花撇了撇嘴:“呵,你倒会给自己找台阶啊,人家老蔫根本没把你这大村长当回事啊。”立德边看报纸边说:“真的,这两天我闹肚子呢,上午去了两趟厕所。”

    ⑦吃过午饭,立德家也没有出现张老蔫的身影。翠花黑着脸跟立德嘟囔着:“这老蔫,真不讲究。要不是你给他家担保贷款,他能养上一百只羊吗?夏天他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是咱家帮着借的,要不他儿子能入学吗?杀头猪谁稀罕啊,找咱吃肉咱还不稀得去呢。可他连喊一喊,做做样子都不肯,真是白眼儿狼。”立德听了只是一笑。

    ⑧傍晚,一个人影进了院子。翠花打开了门,是张老蔫。他放下扛着的东西,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这两年俺家能过上好日子,孩子能上大学多亏了立德大兄弟了。今天杀年猪本来想把你们两口子请来,可来我家吃猪肉的城里表弟说,现在上面要求严,干部不准参加宴请。我想了想,不能给立德兄弟添乱啊,就没有喊你俩来我家里吃猪肉。晚上给你们送来一块猪肉,这块肉你们留着冬天慢慢吃。”说完张老蔫放下猪肉就走了。

    ⑨“老蔫你快回来,把猪肉拿回去。”立德大声地喊着。可张老蔫头也没回跑远了。翠花不好意思地说:“我错怪老蔫了。”立德吩咐翠花:“你把秤拿来,我看这块猪肉有多少。”

    ⑩过秤后,立德一脸严肃:“足足四十六斤,市价八百多。你拿上九百块钱马上去他家,就说城里我同学托我买笨猪肉,这块猪肉就算卖给我同学了,钱一定要给他。”

    ⑪翠花笑着说:“放心吧,大村长,我一定完成任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吃猪肉”为线索,串联起几个故事情节,为读者展现了立德、翠花、老蔫等人物形象。

    B. “进了腊月门,村里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了”这一句话以插叙的形式出现,展现了当地的风俗人情。

    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叙事人就是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都在其控制调度之中。

    D. 通过翠花计较老蔫没请立德吃猪肉,嘟嚷他办事不讲究,可以看出翠花爱占便宜的特点。

    2.小说中立德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称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其舍,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摘编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受釐(xì):汉制祭天地五时,皇帝派人行祀或诸候国祭祀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至皇帝,以示受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才:文中指优异的才能。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曾因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宋则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专称入县学的生员,后来也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B. 孝文:文中指西汉皇帝刘恒的庙号,即孝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 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 正朔:正朔即正月初一。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十八岁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还在担任河南守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才华并向朝廷推荐了他。

    B. 贾谊进入朝廷后,制定了新的法令制度,希望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文帝刚即位,顾不上这些,但还是打算进一步任命他为公卿。

    C. 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 贾谊具有政治才能、战略眼光。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蜂、灌、东阳候、冯微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①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芦箎(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 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箎声蔓延开去。

    C. 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 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2.你认为首联中哪两个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的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梁惠王上》中论述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___________,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____________。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___________,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____________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填入横线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 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 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 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D. 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B.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 能不能挣脱狭险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D.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请假条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本人承诺,离校时间一切责任我自己负责。现向您请假,务必批准。

    请假人:李华

    ×年×月×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孔子想要对接舆说的话(不超过40个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