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分封制

    B. 增强地方权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打破世袭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 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材料旨在说明

    A. 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C. 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D. 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

    A. 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

    C. 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

    D. 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 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 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 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 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 公正性

    B. 无序性

    C. 权威性

    D. 开放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40年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因此有人认为“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下面最能支持这个理论的依据是1832年议会改革

    A. 缓和了资产阶级间矛盾

    B. 提高了女王的政治权威

    C.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D. 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各州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美国实行”两院制”

    A. 消除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B. 割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C. 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相互妥协

    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 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C. 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 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公民已经定居在各个乡区中了。一个人要成为雅典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了。”这里的“他”指的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 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   B. 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

    C.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D. 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上述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尊卑等级意识   C. 家国同构观念   D. 以民为本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末,日本外务大臣声称:“讲和条约中有关通商上之让与,与其说于我有利,莫如说于欧洲各国更大为有利…从新开辟港口、扩大航线以及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欧洲各国将立即享受其利益。”“各国将立即享受”是因为

    A. 列强攫取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

    B. 《南京条约》给予英国协定关税权

    C.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局面

    D. 《马关条约》使日本可在口岸设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B. 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 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

    D. 地方与中央相抗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

    A. 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

    B. 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

    C. 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D. 其判断依据为选官制度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为了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罗马政府突破公民法的局限,逐步以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其因素包括

    ①罗马对外扩张和社会建设主体的推动   ②外事裁判官的长期司法实践

    ③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           ④自然法观念的促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写道:“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这说明唐朝

    A. 权力中心转移到了政事堂

    B. 三省之间扯皮的现象被杜绝

    C. 皇帝的决策失误彻底消失

    D. 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材料反映了

    A. 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B. 门户开放政策

    C. 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

    D. 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天王府,其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1860年2月,洪秀全颁布《整顿属员诏》说:“于前功大者封自身及后裔。”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领导人的奢侈生活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

    B. 缺乏新的政治体制建设

    C. 阻碍中国民主化进程

    D. 失去民众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 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 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一共开放了16个通商口岸,下列表述属于其布局特点的是

    ①由南到北,并且深入长江流域

    ②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放的5个主要在东南沿海

    ③由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通商口岸遍布中国各地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古代雅典,僭夺城邦国家的唯一权力并无视任何先前存在的根本法而占有这一权力的人,被称为“僭主”,他们大多数是下层平民利益的代表,而且普遍卓有成就且政绩辉煌,但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僭主”的这一结局可以表明古代雅典

    A. 民众失去了政治热情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

    D. 注重维护城邦平民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国民议会以詹姆士二世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女王,后者为国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A. 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生物矛盾

    B. 使英王出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相统摄。”此“组织精神”

    A. 防止了官员腐败

    B. 保证了民主决策

    C. 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D. 改变不了皇帝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A. 议会拥有立法权

    B.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C.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

    D.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立丞相

    C. 设立御史大夫

    D. 设立太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孙中山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他说的是

    A. 七国之乱

    B. 胡惟庸案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杰斐逊认为,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是必要的,但中央政府权力不宜过大,因为中央政府如过分集权,就会增加盗窃、投机、抢劫、冗员和钻营的机会,就可能变得像英国政府那样腐败和暴虐。因此,美国

    A. 建立了邦联政治体制

    B. 增强了地方各州的自治权

    C. 否定了英国民主政治

    D. 确立了分权制衡发展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表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

    据此可推知,德意志

    A.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 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

    C. 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D. 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尔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編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开始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机构中挑选文臣崇仁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皇帝批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咨顾问。后来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出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

    材料三  图为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内阁的异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