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B. 推动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C. 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7年2月英国外交部就希腊、土耳其发生的危机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援助的责任以避免这两国落入非英美势力的控制之中。于是,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这指的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 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 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 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 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 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A.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

    C. 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提出“一国两制”

    C. 坚持“九二共识”

    D. 实现两岸三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

    A. 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B. 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D.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

    A. 人民主权

    B. 依财产多少分等级

    C. 抽签选举

    D. 任期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综合解读下表内容,该表最能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A. 维护私有财产

    B. 影响深远

    C. 内容不断发展

    D. 体系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条文摘要,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的是

    A.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 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系准英人租赁.

    C. 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双方)均以平行之礼相待。

    D.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 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 救国是当时不同新兴力量的共识

    D. 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刊登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的电文: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人满洲,存帝自扰。该电文

    A. 促成了袁世凯成为首位临时大总统

    B. 说明了辛亥革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 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迫切要求

    D. 反映了当时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 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

    B.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C. 以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D. 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应该发生在

    A. 甲午战争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共产党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B. 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

    C. 中国共产党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 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A. 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发展壮大

    C. 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 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种“新制度”的主要意义是

    A. 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B. 使人民当家做主建设社会主义

    C.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

    D. 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材料表明本届代表

    A. 是由普选产生的

    B. 有制定法律之权

    C. 具有广泛代表性

    D. 选举的依据是1954年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15年11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会谈中,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A. 两岸直接“三通”

    B. “一个中国”原则

    C. 经济密切合作

    D. “一国两制”构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美国官员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对中国的评价

    B. 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 美国官员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表现的评价

    D. 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中国表现的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 美国

    B. 德国

    C. 苏联

    D. 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春德国投降的时候,苏联和美国之间的联盟正在瓦解。随着和平的来临,昔日的伙伴为了他们各利益逐渐放弃了合作,两个对手之间的敌意导致一个世界分裂为两个的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二中的“分裂的世界”和“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举两例说明“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着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