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管子·明法解》说:“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

    A.利于保护有产者利益                B.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捍卫臣民的合法权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这表明他

    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

    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张岱年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下列能证明儒家思想维新、开明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     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④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过,盖大房子,雕琢美玉且要找专门工匠来做,更何况是治理国家这种大事,君王不应要求贤能者“姑舍汝所学而从我。”孟子的这番言论主要是为了

    A.宣传儒家的“仁政”思想

    B.激励齐宣王选贤能者来治国

    C.希望齐国能统一天下

    D.帮助齐国早日实现富国强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的《墨经》曾用实际的方法讨论了衡器一类的杠杆平衡,墨家比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更早注意到距离和平衡的关系,可惜缺乏明确的定量研究,因此没有得出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理论

    B.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C.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法“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为官之要,“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有该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陈天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孙中山说,“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材料反映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管制经济资源以实现政治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解决中国社会进步带来的政治问题

    D.解决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典力学成就了17世纪牛顿的时代

    B.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C.相对论的提出彻底否定了经典力学

    D.相对论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普通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

    A.电影            B.报纸

    C.电视      D.互联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当英国国王参观博尔顿和瓦特的工厂时问博尔顿正在制造什么,博尔顿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产生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使(欧洲)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教会对西欧的影响也因此日渐衰落,而世俗的价值观得到发展。”下列属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灵魂人物是

    A.薄伽丘        B.拜伦

    C.牛顿       D.爱因斯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有校园标语(口号)出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A.“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B.“向科学进军”

    C.“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先秦诸子中的某位思想家曾大声疾呼:“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荀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赵孟頫曾在《秀石疏林图》上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强调的是

    A.绘画应该精通多种技法

    B.应该把书法融入绘画中

    C.艺术应形象地反映生活

    D.绘画与书法具有相通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全祖望说:“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天下郡国利病书’。”全祖望评价的是

    A.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B.黄宗羲的民主言论

    C.顾炎武的治学精神                D.王夫之的唯物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20年代,有人说:“自从‘主义’二字来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无日不在‘主义’中颠倒。开口是‘主义’,闭口是‘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主义’应指三民主义

    B.此人对信仰“主义”者持批判态度

    C.说明了“主义”社会影响力很大

    D.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79年,傻子瓜子经营者年广九因为生意兴隆 雇了十多个工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却说:“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第二年又有人将年案上报到邓小平那里,他只批了六个字:放一放,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

    A.非常看重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

    B.用迂回战术解决国内的重大分歧

    C.思考问题充分考虑群众的想法

    D.希望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提出“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 、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这说明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体现

    B.旧的教育制度得到彻底纠正

    C.社会主义教育仍然没有确立

    D.三大改造时期需要各种人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时期理学家陆九渊与王阳明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黑格尔说,在(古代)中国,实际上是人人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一切差别,都和行政连带发生,任何人都能够在政府中取得高位,只要他具有才能。这里的“平等”是由于

    A.世卿世禄    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考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王国维在1911年曾说:“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虑二者之不能并立者,真不知世间有学问事者矣!”这表明他

    A.否认中西学的差异                    B.倡导中西学兼收并蓄

    C.主张“中体西用”                    D.理性反思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恩格斯在论述罗马帝国时期的思想家时指出:“另一类的思想家,即法学家,则对新的秩序赞赏不已,因为一切等级差别的取消,使他们得以全面制定他们心爱的私法,因而他们就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法官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法律

    B.公民与自由民的区别消失

    C.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

    D.法学家确立了万民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进化的思想对达尔文来说……不是新的,在他以前,这思想已被提出并应用于科学的各领域。”这里“已被提出并应用科学的各领域”的思想是

    A.《天演论》      B.人猿同祖

    C.获得性遗传      D.细胞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发生变化,指的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立者也。”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国学的兴起与大盛从侧面反映了

    A.传统华夷观念的固化            B.“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

    C.近代化道路受到质疑            D.对向西方学习的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正史中所载烈女数(见下图)

    材料三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遇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梦”是一个伴随美国这个国家开始的梦想。1620年,一群英国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希望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没有宗教迫害的“天堂”。从那时起,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这片几乎是未开垦的大陆给了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随着美国的独立和不断地拓展国土,美国梦也在不断地向前拓展。虽然美国梦的精神贯穿着美国的历史,但“美国梦”一词单独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并家喻户晓则是20世纪的事。1931年5月詹姆斯·亚当斯完成《美国史诗》一书,该书对美国梦的定义是:不论家世和背景,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机会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

    —— 摘编自《美国梦:鸿鹄志远  天道酬勤》

    材料二  中国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大国自近代一百多年历经外敌入侵与种种苦难而形成的伟大梦想,是不满现状的中国人顽强不屈、坚持探索形成的发展道路。这就不难理解一个曾经落后挨打、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图自强、谋发展的热切愿望,不难理解中国共产党人重温革命理想、呼唤新时代的崇高信念和理想境界,以及勇于承担、不谋私利、富于牺牲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因此,中国梦必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激励全国人民释放磅礴正能量,齐心协心圆梦。

    —— 摘编自《求是》(2013年第14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梦”的精神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詹姆斯·亚当斯如此定义“美国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呼唤新时代的崇高信念和理想境界”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余里航海来京……阐扬天主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理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 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1644年)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 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1664年)

    材料二  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 陈振先《送旧历文》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干。况蜒人之于潮水,农夫之于耕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忘也。

    ——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