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 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 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 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 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们不认为言论会妨碍行动,而认为在未经辩论并充分作好准备之前,不应贸然行动。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这种状况反映出古代雅典

    A. 公民大会决策的民主性

    B. 城邦事务面向全体公民开放

    C. 民众法庭司法的公正性

    D. 民主参与具有形式主义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61年4月,美国“南部同盟”宣布独立,对此,英国宣布“中立”,但英国外相接见南方特使,允许为南方建造民用船只近300艘(途中加上炮位即编入南方海军),英国这样做主要的出发点是

    A. 维护在美国南部的殖民地

    B. 削弱美国,扩大海外市场和竞争力

    C. 制造美国分裂,以报美国独立之仇

    D. 遏制美国“西进运动”和殖民主义的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

    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上述解释也可适用于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 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 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经济政策的变化   B. 工业结构的调整

    C. 农业经济的波动   D. 中苏关系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  “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

    “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詹天佑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所作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詹天佑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材料二  2006年10月13日下午,第61届联合国大会192个与会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而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任何时期都需要联合国有所作为的时代。我会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增进人权做最大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特点,谈谈你对潘基文讲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  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厉史与理论反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该片点燃了国人对中国强国之梦的美好憧憬。《大国崛起》通过电视政论片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十五世纪以来相继走向强盛之路的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其主旨强调的是以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商业经济的崛起和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来的资本主义的兴盛。客观地说,该片似乎在刻意地回避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意大利的崛起,从而也就有意回避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发生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文艺复兴正是发轫于意大利,而后传播于欧洲各国的。而正是因为有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这三大运动的“火车头”促进作用,才会产生后来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宪政革命,也才会有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十个大国的连续不断地崛起为世界强国。而《大国崛起》只强调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作用很显然是一种片面之论,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首先必须产生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如果没有思想者的先行,也就根本不会发生改革者的跟进了

    ——李保华《中国文艺复兴汲取人类文明智慧火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明晰,逻辑严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