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6 题,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6 题
  1.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 天人合一

    B. 诗画合一

    C. 情景合一

    D. 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 民族革命,推翻满清

    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魏孝文帝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 固时俗之工巧兮,個规矩而改错

    C.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D.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它用知识的力量反抗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这段话最适合评价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 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 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 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 思想统一

    B. 三纲五常

    C. 君权神授

    D. 以刑辅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未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封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A. 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 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C. 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 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 体现了“双百”方针

    B. 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 不利于文艺繁荣

    D. 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全民所有制企业,正转换经营机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正在加速构建。”这是某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国庆社论,这篇社论的背景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中国加入世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

    B. 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C. 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初版《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强拥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则认为,“太祖”制造了契丹南下的假情报,利用率军出征之际授意将士黄袍加身。下列对此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真相需得到考古学的证明才可弄清

    B. 重修的《太祖实录》因史官无所隐晦故其记载真实可信

    C. 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性质是为彰显政权的合法性

    D. 史书记载没有客观公正可言,对史书记载应持怀疑态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 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 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 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王国维认为德智、德育、美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不能定出孰优孰劣,因而必须“三育并行而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事毕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施德智体全体发展是在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A. 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东西方思想文化具有相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反对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墨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逻辑

    ③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④山水画和现实主义绘画都追求写实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 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 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

    D. 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A.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 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学者指出,伽利略案件绝非如世间所传,仅是科学与教会之间的单纯冲突所致,而真正策划将伽利略弄下台的专权主义,正是统治大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科学观。该学者意在表明

    A. 新科学观念遭到传统学术压制   B. 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被质疑

    C. 传统学术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D. 新兴资产阶级无法抗衡旧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罗尔特在《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式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这可以说明

    A. 蒸汽机改变了工业发展的模式

    B. 瓦特改变了早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C. 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

    D. 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最关键的环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达尔文晚年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不仅用进化的观点分析解释人的生物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从性选择、亲情角度用进化的观点研究人类道德意识的起源和道德行为问题,提出了他的“道德进化论”思想。材料现象反映出

    A. 生物进化论不符形势需要

    B. 进化理论应用领域扩展

    C. 道德进化论成为社会主流

    D. 达尔文研究方向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学者认为在历史学的构建中,对时间的加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排序、按年代排列,或者构造几个时期。这也是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历史学的时间既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被一连串时期打断的一根线条,甚至不是一张平面图: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它有厚度,有深度。该学者认为

    A. 历史学家在每次研究时要注意重构时间

    B. 学者们总是要依据自身需要来加工时间

    C. 不同系列历史现象在演变时并非齐步走

    D. 历史学的时间构建具有存在的主观特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A. 浪漫主义流派

    B. 现实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 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 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C. 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 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 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安邦治国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天爱民,并把履行爱民的任务交给了地上的君王;君王是天的代表,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民是民国的天子;“当今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因此,新建的共和国,应该是“专恃民力,使吾民能人人始终负责”。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共和国,人民是主人,国家为人民的所有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