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有人担心,用道德去支撑经济发展,甚至让道德帮助赚钱,是将道德工具化甚至亵渎了道德。其实不然,道德的存在意义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际和谐,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离开了具体的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谈道德的觉悟等都只能是空谈。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即在本体论意义上,经济一定内含着道德,经济与道德共生共存。换句话说,没有道德视角,经济是不可能被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的,同样,没有道德理念和道德手段,经济建设也将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畸形且没有生命力的。畸形经济一定是忽视道德甚或道德缺失的经济。

    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切入展开研究,而这些商品在马克思的眼中不只是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用来买卖的劳动产品,他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同时也说明,道德能以其特有角度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道德是一定经济制度或一定经济力量兴盛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换句话说,劳动工具的先进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先进的劳动工具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而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由“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构成,而没有人及其观念导向作为“精神生产力”或“主观生产力”,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

    (选自王小锡《道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担心,用道德支持经济,甚至让道德帮助赚钱,是亵渎了道德并将之工具化。

    B. 如果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道德存在的意义就得以彰显。

    C. 相对于投入、产出、效益等,人的主观因素也是更为重要的经济要素。

    D. 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这说明物质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析了经济与道德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道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B. 文章在论说观点的过程中,有效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

    C. 文章谈道德的存在意义,进而谈到经济一定内含道德,道德是经济发展的特殊力量,行文思路清晰。

    D.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认为经济不仅是经济的现象和概念,并列举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说明,论说客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离开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谈道德的觉悟是没有意义的。

    B. 畸形经济一定是忽视道德甚或道德缺失的经济,因为道德是经济制度或经济力量的重要推动力量。

    C. 没有人及其观念导向的融入,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

    D. 经济现象可以进行道德评价,如果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缺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留住这个村庄

    刘亮程

    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黄沙梁埋着太多的往事,我不想过早地触动它。一旦我挨近那些房子和地,一旦我的脚踩上那条土路,我一生的回想将从此开始。我会越来越深地陷入以往的年月里,再没有机会扭头看一眼我未来的日子。

    我来老沙湾只是为了离它稍近一些,能隐约听见它的一点声音,闻到它的一丝气息。我给自己留下这个村庄,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轻易地走进它,打扰它。

    我会克制地,不让自己去踩那条路、推那扇门、开那页窗……在我的感觉中它们安静下来,树停住生长,土路上还是我离开时的那几行脚印,牲畜和人,也是那时的样子,走或叫,都无声无息。那扇门永远为我一个人虚掩着,木窗半合,树叶铺满院子,风不再吹刮它们。

    我曾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站在黄沙梁东边的荒野上,让吹过它的秋风一遍遍吹刮我的身体。我本来可以绕过河湾走进村子,却没这样做。我在荒野上找我熟悉的一棵老输树。连根都没有了。根挖走后留下的树坑也让风刮平了。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

    我太熟悉这里的风了。多少年前它这样吹来时,我还是个孩子。多少年后我依旧像一个孩子,怀着初次的,莫名的惊奇、惆怅和欢喜,任由它一遍遍地吹拂。它吹那些秃墙一样吹我长大硬朗的身体,刮乱草垛一样刮我的头发,抖动树叶般抖我浑身的衣服。我感到它要穿透我了。我敞开心,松开每一节骨缝,让穿过村庄的一场风,同样呼啸着穿过我。那一刻,我就像与它静静相守的另一个村庄,它看不见我。我把它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把所有它知道不知道的全拿走了,收藏了,它不知觉。它快变成一片一无所有的废墟和影子了,它不理识。

    还有一次,我几乎走到这个村庄跟前了。我搭乘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的汽车,到黄沙梁下的下闸板口村随他看亲威。我没告诉这个朋友我是黄沙梁人。一开始他便误认为我在沙湾县城长大。我已不太像一个农民。当车穿过那些荒野和田地,淅渐地接近黄沙梁时,早年的生活情景像泉水一般涌上心头。有几次,我险些就要忍不住说出来了,又觉得不应该把这么大的隐秘告诉一个才认识不久的人。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杈伸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

    他们整不死我,也无法改变我。

    他们可以修理我的枝条,砍折我的桠杈,但无法整治我的根。他们的刀斧伸不到黄沙梁。

    我和你相处再久,交情再深,只要你没去过(不知道)我的故乡,在内心深处我们便是陌路人。

    汽车在不停的颠簸中驶过冒着热气的早春田野,到达下闸板口村已是半下午。这是离黄沙梁最近的一个村子,我担心这个村里的人会认出我。那时我几乎天天穿过这个村子到十里外的上闸板口村上学,村里的狗都认下我们,不拦路追咬了。

    我没跟那个朋友进他老舅家。我在马路上下了车,已经没人认得我。我从村中间穿过时,碰上好几个熟人,他们看一眼我,仍低头走路或干活。窜出一条白狗,险些咬住我的腿。我一蹲身,它后退了几步。再扑咬时被一个老人叫住。

    好着呢嘛,老人家。我说。

    我认识这个老人。我那时经常从他家门口过,这是一大户人家,院子很大,里面时常有许多人。每次路过院门我都朝里望一眼,有时他们也朝外看一眼。

    老人家没有理我的问侯。他望了一眼我,低头摸着白狗的脖子。

    “黄沙梁还有哪些人?”我又问。

    “不知道。”他没抬头,像对着狗耳朵在说。

    “王占还在不在?”

    “在呢,”他仍没抬头,“去年冬天见他穿个皮袄从门口过去。不过也老掉了。”

    我又问了黄沙梁的一些事情,他都不知道。

    “那个村子经常没人,”他说,“尤其农忙时一连几个月听不到一点人声,也不知道那一村人在忙啥。地让他们越种越远。村子附近的地全撂荒了。”

    我走出村子,站在村后的沙梁上,久久久久地看着近在眼底的黄沙梁村。它像一堆破旧东西扔在荒野里。正是黄昏,四野里零星的人和牲畜,缓缓地朝村庄移动。到收工回家的时候了。烟尘稀淡地散在村庄上空。人说话的声音、狗叫声、开门的声音、铁锹锄头碰击的声音……听上去远远的,像远在多少年前。

    我莫名地流着泪。什么时候,这个村庄的喧闹中,能再加进我的一两句声音,加在那声牛哞的后面,那个敲门声前面,或者那个母亲叫唤孩子的声音中间……

    我突然那么渴望听见自己的声音,哪怕极微小的一声。

    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提到作者不会轻易地走进村庄,打扰村庄是害怕村庄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B. “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写出作者长期在外打拼,很少回到村庄,与村庄缺乏联系,直至感情像枯木一样死去。

    C. 文中老人在与作者对话中,并不十分清楚黄沙梁的情况,从侧面反映出村庄寥落无人的现状,同时揭示了文章主题。

    D. 文章结尾与标题相呼应,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含义及作用。

    3.简要分析作者在文末为什么会莫名流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投入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险情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刻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进行救援指导,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应急响应,并派工作组连夜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

    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和战区总医院派出直升机和医护人员飞赴火场,参与救援及人员搜救任务,四川省军区凉山军分区紧急组织附近13个乡镇310余名民兵赶赴现场投入抢险救援,搜救失联人员。截至18点30分,30名扑火人员遗体全部找到。目前,灭火工作仍在进行中。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4月01日)

    材料二:

    木里森林火灾起火点是怎样确认的?

    就是这棵高17至18米、树围2.13米的云南松,被木里县森林公安初步认定,它就是火灾现场的那棵雷击木,也就是点燃“木里3·30森林大火”的“罪魁祸首”。

    如何确定这棵树就是雷击木?又是如何从茫茫树海中将其找出的?

    据参与火灾现场勘查的木里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黄河介绍,由于多年来在这个区域内并没有发生过火灾,因此初步判断,这棵树或有可能在3月30日被雷电击中。

    黄河说:“一看就是雷击树,因为之前调查过很多雷击火场,对这棵雷击树是非常清楚。”他指出,树约17米高,雷击槽大概是宽6厘米、深3厘米,顺着树干斜着(下来),旋转型的螺纹,从树梢一直延伸到地面,人为肯定是没办法做出的。

    黄河还进一步指出,雷击槽现在是黑色的。如果没有被第二次燃烧,它应该是白色(木色)的,就是树芯的颜色。

    据悉,在调查过程中,周围很多村民都证实自己在3月30日下午5时之后曾听到雷声。

    黄河说,当时的雷击应该是把这棵云南松下面的腐殖质层点燃了,“因为树干上有明显的碳化痕迹,树皮也没有(被烧)掉。树皮是完整在上面的”。勘查也发现,该树周围的腐殖质层比其他地方的燃烧得更加剧烈,碳灰明显较多较厚。

    据此,森林公安的侦查人员初步推论:在高处的这棵高度为17至18米的云南松首先遭到雷击,随后腐殖质层被点燃,然后蔓延到山谷。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摘自金羊网 4月9日)

    材料三:

    我国近年来发生过哪些大型森林火灾

    1950年以来,中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067起,受害林地面积653019公顷,因灾伤亡580人。由此可见,中国森林火灾的发生危害也很大,今天佰佰安全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国近年来发生过哪些大型森林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

    2009年2月11日下午3时30分左右,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因村民在田野里点燃收割的麦秆引发森林火灾。在砍隔离带的过程中,风势突然加大,火苗狂蹿达二三十米高,现场指挥人员当即命令所有救火人员撤离。27岁的镇干部汤杨安全撤离后,发现仍有救火群众在拼命救火,便冲回火场组织撤离,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当场殉职。

    2009年2月12日下午4时起,贵州省毕节地区层台镇、海子街镇、阳山公园、白马山林场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村民陆秀洪和王天贵扑火时被烧死,另有3人受伤。毕节地委、行署迅速组织武警、公安、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乡镇、办事处的干部群众上千人,和火灾激烈搏斗11个小时,才扑灭大火。

    2010年大理市“3·12”特大森林火灾案 过火面积达836.35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446万余元。

    2010年3月,受历史罕见干旱影响,加上当地有春耕烧荒的传统,广西百色市频发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至3月5日17时,全市发生263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6949公顷,受灾森林面积约633公顷。截至6日22时,百色市森林火灾最后一个火点被扑灭,持续长时间的百色森林火灾告一段落。

    (摘自佰佰安全网)

    材料四:

    发生森林火灾你应该怎么办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火灾的强度,都有其规律性,特别是火灾的处置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发现森林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详细准确报告起火地点、火场面积以及燃烧的植被种类。同时要留意附近可疑人员,方便灾后调查取证。

    二、扑火时要运用好扑火技术,避免鲁莽蛮干,在缺少工具时,可就地折断树叶较多的树枝对起火点进行有效的扑灭作业。要时刻注意观察火势变化,避免被火灾烧伤。特别是注意不要在下风头迎火扑救。

    三、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选择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穿越火线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切忌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

    四、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倒的“枯立木”和“树枝”突然落地伤人,并且防止掉入燃烧的腐殖层中,避免烧伤。

    五、在林地需要伐倒树木设立隔离带时,要选派有经验的人实施,注意树的倒向,防止树倒伤人。

    六、晚间扑火间歇休息时,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防止由于劳累和困倦睡觉,在转移时掉队。在休息和行动时,必须做好人员的清点工作。

    七、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由于当地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导致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B. 木里县险情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刻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指导救援,随后启动应急响应。

    C. 塔里木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介绍,确认点燃森林大火的就是那棵高17至18米、树围2.13米的云南松。

    D.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的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2.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合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大型森林火灾,火灾的原因是干旱和人为操作不当。

    B. 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火灾的强度,都有其规律性,只要做好火灾处置的注意事项,就能避免伤亡。

    C. 建国以来,我国年均发生的森林火灾有一万多起,受害林地面积达几十万公顷,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D. 四则材料在讲述森林火灾时,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森林火灾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选自《明史.于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B.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C.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D.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乐,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历代皇帝都有年号。

    B. 吏部,为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吏部尚书,主要负责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C. 左迁,贬职。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有不同的说法,“迁”字用法最灵活,可以表达调动、升职或降职。

    D. 丁内外忧,也叫丁忧。古人在朝中做官遭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孝三年,称为“丁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谦自幼相貌奇异,七岁时有僧人断言他将来是救世的宰相。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进士,于谦才华出众,对下属一向严格的都御史顾佐唯独对他很客气。

    B. 于谦秉公执法,巡按江西时为几百个罪犯沉冤昭雪。皇帝深知于谦可担当大任,亲手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于谦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C. 于谦体恤民情,上疏请求皇帝将河南、山西储存的谷物在每年三月分发给各州县上报的贫困户,等秋收后还给官府,年老多病或贫穷无力者可免于偿还。

    D. 于谦为官清正,每次进京议事都是空着双手去,因为得罪当权者王振,被借故弹劾,被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在监狱中关了三个月之久,出狱后降为大理寺少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2)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晓  起

    林景怡①

    天鸡弄喔咿,残星在斜汉。

    整衣出幽扉,山城漏初断。

    微微水风生,冉冉田露散。

    此时游葛天②,淡然空百羡。

    海色③上寒梢,渐识梅花面。

    注:①林景怡,宋末元初的遗民诗人。②葛天:即葛天氏。《吕氏春秋·古乐》张揖注葛天生,三皇时君号。”③海色:将晓的天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是“晓起”,全诗却不着一“晓”字,诗人通过“天鸡”“残星”“幽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晨起郊游图。

    B. 诗歌尾联运用了借代手法,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代指诗人高洁的节操。

    C. 这首诗以时空变化展开的。诗歌七八句的“游葛天”“空百羡” 表达了作者鄙弃社会现实之意。

    D. 本诗一、二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不同,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

    2.“微微水风生,冉冉田露散”这两句诗奇妙无穷,请你简要分析其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直接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       人类的弟兄。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这种天然的联系,当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       ;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       ,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日一个秋天,(     ):它的      ,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成熟,会令人感到喜悦和满足;它的萧瑟,会让人觉得寂寞和悲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铺天盖地  阖然长逝  满城风雨  悄然而至

    B. 比比皆是  一去不返  暴风骤雨  悄然而至

    C. 铺天盖地  一去不返  满城风雨  悄无声息

    D. 比比皆是  溘然长逝  暴风骤雨  悄无声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就会带给人们许多不同的感受

    B. 人们许多不同感受就接踵而至

    C. 就会带给人们一模一样感受

    D. 就会带来飘飘欲仙般不同的感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接触自然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的原因,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这种天然的联系。

    B. 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C. 由于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D. 当人们接触自然的时候,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校向家长发出的邀请函,表述和格式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邀请函

    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并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我校决定于5月15日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家长会,届时我们将聘请知名心理辅导专家作专题讲座,同时也希望您能为学校发展提出美芹之献。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XXX中学

    2019年5月8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校安排了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专题阅读课程。下面是学校语文组推荐给学生的课程实施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迷人的风景

    铭心的往事

    美好的人们

    伟大的经典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据歌词改编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2.不得暴露个人身份信息。3.不得抄袭或者套作。4.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