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谁掏空了古村落

    冯骥才

    ①近年来,在深入各地古村落进行文化遗产的普查时,常常碰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就是它的历史形态虽然依存,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涵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支离破碎。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儿,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礅儿,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见证,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②去到北京的潘家园、天津的沈阳道、上海的城隍庙、太原的南宫、成都的送仙桥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古董市场和古物集散地看一看吧,都在那里!

    ③我考察过许多国家的古物市场(西方人叫跳蚤市场),但绝对没有我们的古董市场如此无奇不有、堆积如山、气势惊人。多年前我听到一位外国朋友发出感叹,他惊讶于中国历史悠久,古物极大丰富,多得没边。似乎我们的古物取之不尽。但今天如果再去逛逛各地的古物市场,会发现大多已经被赝品所充斥,罕见真物,现出疲态,真东西不多了!

    ④这不奇怪。首先是长久以来,农村贫穷,物品很难保持。近百年来又经过一次次自我的粗暴的扬弃。更直接和更致命的原因则是近二十年古董市场的开放。当时似有一种理论,似乎古董有了商品价值就不会被丢弃或毁掉,并把这种观点当做古董市场开放的理由而全面放开。但不料,它的负面远远大于正面。

    ⑤那些很久以来一直被视做“破烂”的东西,忽然值了银子,一方面刺激了卖,一方面刺激了买。卖是为了换钱;买一半出于爱好,一半是为了升值。买卖都是市场的需求。这便促使一支专事搜罗古物的队伍,古董商贩的迅速形成与壮大。遗憾的是,我们对遗产最先看到的     文化价值     商品价值;最先深入田野并看重遗产的不是文化人而是商贩。在金钱的驱使下,这无以数计的古董商贩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地把各省各镇各乡各村的古代遗存,从家藏细软、字画、陶瓷、家具到服装、老照片、家谱、房地契、农具、生活什物,及至窗扇、牛腿、花罩、砖雕、柱礎、门礅等等全都搬到市场上。我曾到京郊吕家营看过一个来自山西的商贩存放古董的仓库。单是各式各样的油灯就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粮斗,至少上千。浩浩荡荡地摆成一片或高高地堆成一座小山。全是地道的“山西货”。真比我们“拉网式”普查做得还彻底。其结果,一方面这些搬到市场的古物,失去它的出处,也就失去了对自己原生的那块土地的历史文化见证的价值;另一方面那些被掏空了的古村落只剩下一个徒具其表的干瘪的躯壳,像一堆没有内页的书皮,只有空壳和书名,没有内涵和内容。

    ⑥古村落是被古董商贩“淘宝”掏空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卖空的,这就是二十年来古董市场的负面。由于没有先进的遗产观,没有认识到这些遗产的精神文化价值,没有在文明转型期(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自觉的文化保护,也由于太看重古代遗存的经济价值,才让这些极为重要、失不再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失去,致使大部分古村落和城市的历史街区出现了“文化空巢”现象。

    ⑦可是,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前些年有一个来自欧洲的女子在贵阳呆了六年,专事收集少数民族传世的古老又精美的服装,然后打包装箱运回国。她收获极丰,情不自禁地说出一句大话“十五年后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到我们那里去看!没有法律保障的遗存会很轻易地流失掉。然而那些古董商贩却一刻未停,依然走村串乡,奋力“淘宝”。古村落剩余的文化汁液还在被使劲地吸吮着。我想,倘若要保住中国大地上最后的原生态的遗存,紧要的是立法保护。当然还有博物馆保护和遗产教育等等。

    ⑧我们总不能把古村落全变成文化空巢留给后人!

    1.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古物市场“赝品充斥,罕见真物”

    2.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并说明理由。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内页”、“书皮”各比喻什么?

    ①内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文化空巢现象”指的是什么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物市场真东西不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十年古物市场的开放。

    B.历史文化遗存失去的原因有很多,“没有认识到这些遗产的精神文化价值,而太看重古代遗存的经济价值”,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C.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古村落是被古董商贩“掏宝”掏空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卖空的。

    D.文章第⑦段写了一个欧洲的女子的事例,目的是强调中华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古老又精美的服装文化确实魅力无穷。

    6.请赏析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的特点及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也不用于捕鱼捉蟹,在烟波白浪里弄潮。溪船最大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趋之若鹜,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翩翩。

    ③ 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惟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当然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沪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那“烟波钓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们想起来就禁不住心醉神驰。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的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江南水乡,河湾湖汊纵横交错,溪流水道密如蛛网。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 、“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不少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                          。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本文第②段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出自散文名篇  <<_____>> ,作者________

    2.本文第②段“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这句话好在哪里?

    3.文章第⑤段说“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_________________(请用30左右的文字补全横线处内容)

    4.本文引用了许多前人的诗文,如“独钓寒江雪”、“人如天地一沙鸥”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中的“泊”不仅指停泊的一种客观状态,更暗示了一种人生境界。

    B.文中所选取的诗文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作者,但却在文中给予了暗示。

    C.作者从“泊”中感悟到了人生张弛、进退的哲理,给予读者以人生启迪。

    D.文中的“泊”被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人有置身其中之感。

    E.本文的语言质朴无华,骈散互用,长句与短句结合,将文章写得明艳动人。

    F.纵观全文,作者从多个层面对“泊”进行了感悟与透析,赋予了“泊”多种情怀和意蕴,如“泊是一种静美”、“泊更是一种精神”等。

    6.纵观全文,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7.静读此文,引领读者深谙历代文人骚客或清心寡欲,或失意踯躅,或孤傲不屈,或落拓旷达的精神境界。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另举一位你所熟悉的文人骚客具备以上哪种精神境界,做具体说明。(本文中的例子除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4)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5)_________ ,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6)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7)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道河,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解)①“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②“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

    ③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 诗

    2.下面有关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赠别诗,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

    B.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活用了典故。

    C.颔联中“三河道”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十分雄壮。

    D.颈联“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物,是实写,为结句作了铺垫。

    3.简析颈联中“横” 、“接”两字的表达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②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③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④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②,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陛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  ②稔:丰收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将示其众   (_________)      (2)寻荐为霸府从事,(_________)

    (3)好学善属文 (_________)      (4)不耻恶衣食    (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不可以向来之言 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C.修守战之具 D.古之学者必有师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B.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于其身也,耻师焉

    C.陛下勿以清晏丰熟,   今以钟磬置水中

    D.其先为农为儒,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冯道祖上虽然都是农民,但他自己偏爱读书。

    B.冯道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庄宗的赏识。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其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

    (2)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6.依据第④段文意,归纳明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①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蜿。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腭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莫,皆宿。

    ②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①,皆去。 

    ③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隐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迟明:天快亮的时候。

    1.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有何特色,试作说明。

    2.在第①段中,作者借“磔然有声”的鸟来打破山中的万籁俱寂,这种写作手法在诗歌散文中常常被使用。请结合你的生活、阅读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这样写的巧妙之处。

    3.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清晰,先记叙了此游所见之景物,又记叙夜宿山上的情景,最后叙作记以追怀此行作结。

    B.本文作者善于捕捉和描摹形象,所有的描写都惟妙惟肖、恰如其分,既摹写物形,又摹写声音。

    C.本文第③段中“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这一句既表明了山寺的高,又写出了山间的空气洁净,因此看到的星斗都又亮又大。

    D.这是一篇以刻画景物,渲染气氛,传达感受见长的游记,文章结尾“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意在强调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至今还让人感到森然可怖。

    4.后人认为,《新城游北山记》是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后又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举例进行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越过山涧,挤过石罅,奇迹般地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本是一种只生活在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不得脱离材料的寓意作文。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