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史载,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都编入户籍,叫做“编户齐民”。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相貌,而且登记农户田产的亩数、方位、土质。据材料可知,汉代的“编户齐民”

    A. 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保证国家掌握人力物力资源

    C. 有效地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

    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迁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1991年所做的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说,世界所展示的机遇,使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这一设想的实施

    A. 造成了冷战政策和美苏的对抗

    B. 推动了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

    C. 加剧了区域性和小规模的冲突

    D. 激化了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善学历史,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近则夏商周三代,远至大同之世,无所不学,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思考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后成为儒家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

    B. 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

    C. 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D. 儒家经典为阐发孔子史观而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即世家大族的成员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往京畿地区,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 国家统一和实行科举制

    B. 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 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D. 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

    A.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

    B. 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

    C. 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

    D.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说:“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清朝官员这种想法的影响下

    A. 列强在经济上大举入侵中国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

    C. “实业救国”思想发展起来

    D. 开始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五大臣回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其目的是稳定政治秩序

    B. 其本质上是历史的倒退

    C. 实际上是加强君主专制

    D. 企图借此与革命党妥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全面抗战爆发后,经过15个月的战争,日军虽然取得攻城掠地之胜,但其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泡影。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了近百万兵力,伤亡数十万人,却陷入一种骑虎难下的窘境。面对这种状况,日本侵略者

    A. 进一步扩大战争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B. 被迫停止在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C. 把主要的兵力转向对沦陷区的掠夺

    D. 以大部分兵力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3年,一位中央领导人说:“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这一认识

    A. 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C. 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D. 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的同步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雅典城邦的早期阶段,世袭君主“巴赛勒斯”未能保持住自己的权力。继而兴起的贵族寡头势力也不能长久的把持城邦的大权。下列各项,与雅典城邦的这种政治趋势有关的是

    A. 公民自备武装的重装步兵决定城邦的安危

    B. 组成城邦的四个血缘部落政治上举足轻重

    C. 贸易的发达使工商业者成为城邦中坚力量

    D. 民主政治的深厚传统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西方关于幸福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

    A. 各行各业已摆脱教会束缚

    B. 文艺复兴时期幸福感较强

    C. 追求幸福败坏了社会风气

    D. 人文精神逐渐的发展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 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

    B. 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

    C. 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D. 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A.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表3《贩运到美洲的奴隶人口数量》中选择两个时间段,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比较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住房制度改革关乎国计民生,从其推行之初,便引起各方的关注。1988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2月批准印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已进入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5平方米,住房内在质量也显著提升。单位建房、实物分房的旧体制被打破,住房货币分配制度逐步发展;城镇私有住房比例大幅增加,占住房总量的85%以上;住房投资和供应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商品住宅投资占城镇住宅投资的比例达到83.3%;存量住房交易日趋活跃。市场中介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确立和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另外,据统计,在2003年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中国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产生了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摘编自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改革背景的住房保障:演进与发轫》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住房改革的成效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住房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夏季美国陆海军参谋长会议一致认为,美国的直接威胁不是来自日本,而是来自德国。罗斯福对此表示同意,初步肯定了“先欧后亚”战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欧后亚”战略面临严峻的考验。但是美国当局并没有改变“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召开了阿卡迪亚会议。两国一致认为太平洋战区同欧洲战区相比是次要的。英美两国重申:“尽管日本参战,我们仍旧认为,德国是首敌,打败德国是胜利的关键,一旦德国被打败,随之而来的就是意大利和日本的崩溃。因此……其它战区只能用所需的最小兵力保卫关键性的利益,保证主要兵力用于对付德国。”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孔颜人格传统的看法中,颜回以笃学受到后人尊崇和景仰。他的笃学并不是对政事冷漠的回避,他的论述和行动都在努力实践孔子的人格原则和风范。颜回是作为一个有为之士,像舜一样匡世济民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不是心甘情愿作一个苦行僧。颜回没有参与政治,与他的早逝是有绝大关系的,但主要是当时所面临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的缘故,用他的话说就是“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也就是过于理想化而不能被政治权势所接受。其政治愿望体现在行动上就是颜回追随孔子十四年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弘道,如果不是坚定的精神支撑,或许颜回早已悄然逃离孔子而去。当弟子们纷纷逃去求得片刻安静和苟延时,颜回出生入死始终与孔子为伴。这种出生入死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他追求天下有道、弘道行仁的理想社会的政治抱负。

    ——摘编自林克庆卫东海《论颜回“外王”实践的人格壮美》

    (1)根据材料,概括颜回的人格魅力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