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单选题 5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

    B. 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C. 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

    D.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 不固定性对立性

    B. 松散性对立性

    C. 不固定性松散性

    D. 松散性契约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

    A. 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 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

    C. 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意大利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联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主要说明

    A. 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 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 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 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B. 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C.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 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B. 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

    C. 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

    D. 加剧了国家政权颠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核心是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A. 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B. 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C.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D. 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5 题
  1.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 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 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 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 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寓,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两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 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 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材料意在强调

    A. 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突出体现

    B. 文化离异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

    C. 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

    D. 文化离异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他在一份口述给基辛格的备忘录中又再次强调:“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是大势所趋

    B.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具备

    C. 西方遏制中国的阵营开始瓦解

    D. 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1965年和1993年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及占世界总值的百分比。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比例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

    生产总值

    6989

    3175

    912

    占世界

    34.88%

    15.85%

    4.56%

    1993年

    生产总值

    62598

    62797

    42142

    占世界

    27.08%

    27.17%

    18.23%

    A.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 世界贫富分化加剧

    C. 西方控制世界经济命脉

    D. 美国经济走向停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