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 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 新经济政策推行效果显著

    B. 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C. 管理经济的手段单一

    D. 扩大了集体经济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

    A. 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 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C.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 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 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 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

    A. 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

    B. 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

    C. 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

    D. 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B. 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 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 史家撰述更趋客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

    A. 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C. 物资短缺问题已经解决

    D. 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

    A. 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 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

    C. 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

    D. 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每个州必须给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档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信任;每个州的公民享有(合众国)诸州公民的所有特权与豁免权。这些规定

    A. 重申了邦联制的原则

    B. 弥合了各州间的分歧

    C. 有利于加强州际合作

    D. 保障了各州司法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依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1933年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省、县三级设立国民经济部,并召开两次经济建设大会,号召各级部门有序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各级苏区政府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组织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种粮合作社,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除国营企业外,苏区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大力发展合作社企业。各苏区还废除高利贷剥削,建立了工农银行,为各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展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历了两个寒冷的冬天。煤炭开采几近停滞,粮食作物减产,牛奶、肉类以及谷物的产出下降了20%~30%。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德国的问题尤为严重。从1945~1947年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迅速蔓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国人开始认识到,应该优先考虑德国的经济复苏而不是支付赔款。当时,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西欧国家资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战后德国贸易停滞也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面临欧洲和德国持续的困境,为了恢复欧洲经济,美国的对外战略也开始逐步关照德国的利益,对德国的约束逐渐变得宽松。但要让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仅仅解除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

    ——摘编自威廉·科勒主编《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援助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梅文鼎(1633—1721年),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毕生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会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梅文鼎从事学术活动的年代,正是康熙帝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期。梅文鼎平生著述“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是制定历法,梅文鼎对传统天文学的研究就是围绕着历法沿革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梅文鼎对传统数学的研究当以《方程论》为最早。对于中西之争,梅文鼎基本上能够持中平公正之心,这与他对数学本质的看法是有关系的。他生于明代官宦家庭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来却蒙受清朝皇帝的恩宠,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

    “西学中源”说,通过梅文鼎这一人物,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由尖锐对立到开始交融的历史过程及其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进行学术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梅文鼎在学术上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