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非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

    ——朱雅丽《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与政府财力分析(1927-1937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 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 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C. 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

    D. 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贵族共和时代,允许平民选举保民官多名以监督政府行为,维护平民利益。平民保民官有权否决元老院的决议,要力求为平民说话、办事,他们家门时刻开放,以便平民随时登门反映情况。他们有完全的人身安全。平民保民官的设置应该是

    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 罗马领土扩张的结果

    C. 人文精神滥觞的结果

    D. 法律观念升华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 大量自耕农出现

    B. 土地兼并加剧

    C. 有效保护非耕地

    D. 田庄经济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论语》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韩非子》中却说:“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论语》的记载更符合上古时代特征

    B. 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是后人有意杜撰

    C. 上古时代还未形成“家天下”的局面

    D. 《韩非子》的记载更具有史料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A. 独立自主

    B. 实事求是

    C. 自力更生

    D. 群众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叙事是描述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说明历史发展的原因及意义。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周)武王继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师修文王绪业

    B. (楚庄王)伐陆荤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C.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D. (西汉)叔孙通依制设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政部曾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 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基础

    C. 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

    D.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

    A. 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 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C. 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D.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 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 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 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 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 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哟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項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师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領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于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用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主要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们、《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l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最终撤军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报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