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千里绿   春绣锦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座凝香   万山金

    (1)新春对联:                  (2)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校向家长发出的邀请函,表述和格式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邀请函

    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并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我校决定于5月15日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家长会,届时我们将聘请知名心理辅导专家作专题讲座,同时也希望您能为学校发展提出美芹之献。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XXX中学

    2019年5月8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 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作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含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刚满10岁的女儿到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却因为身高超过规定标准被要求补买门票。迪士尼在国外采取以儿童年龄为标准制定门票优惠政策,在中国则采取身高标准,这是典型的“双标”模式,属于歧视性政策。而之所以如此,则跟国内的儿童票价格优惠政策规定有关系,迪士尼表面上看并未违反规定,可这种做法对儿童来讲并不公平,部分发育较快、身高较高的儿童,本身年龄尚小,却要支付成年人的票价,无法享受优惠福利,显然是不合理的做法。

    2012年,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中,采取了“身高与年龄”的双轨制。景区和商家可以自行选择采取优惠政策方案,如此就会给景区和商家可乘之机,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票价优惠模式,迪士尼就是因身高检票更方便快捷,管理成本更低,才选择以儿童身高为标准。

    显而易见,采取儿童年龄标准作为票价优惠政策,并不存在现实问题,身份验证技术也已逐步成熟,诸如儿童身份证、电子证件、户口本、人脸识别等,都可以作为儿童年龄的识别依据。关键是要实现公平性原则,让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同等的票价福利。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儿童票是未成年儿童依法享受的票价优惠福利。从法治视角来看,以身高决定儿童票收取的规定违背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青少年法律或青少年政策都是以年龄作为界定标准。因此,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依据,是遵循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是促进儿童福利政策公平化的举措,也是顺应公众普遍期待的改革方向。

    当然,以年龄为儿童票收取依据在现实中难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细化,既保障儿童出行权益的公平平等覆盖,也照顾优惠政策在执行方面的可操作性。例如,可以通过学籍卡等证件证明乘车人的年龄,或者采取为身高超过一定标准的儿童办理特殊证件的方式,方便交通运营部门查验儿童年龄。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国家,以身高来确定一个人是不是儿童,因为这不科学。人们之所以希望儿童票以年龄为标准,是因为现行的儿童票身高标准大大滞后于时代。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儿童身高已经大大提高了,对比一下《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就可以看到。其实,儿童票标准的核心不在身高年龄,而在于儿童福利的实现。只要实现了儿童福利,即便延用身高标准也无不可。只是身高标准要跟得上孩子个头,不能停留在上个世纪。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企业这么做了。譬如,目前交通企业多以儿童身高来制订票价,但考虑到儿童身高日益走高的趋势,铁路部门就把原先“身高1.1米至1.4米的儿童应购买儿童票”规定,改为“身高1.2米至1.5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票”。而国内一些公园,也已采取身高与年龄“双轨制”的购票标准。

    关注儿童票标准实质是关注儿童权益保护。法律调整更具有根本性,希望儿童票争议能由法律一槌定音。其实,以身高为准也好,以年龄为准也罢,关键是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整个社会要把儿童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法制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迪士尼在中国采取以儿童身高为标准制定门票优惠政策,是依据中国的儿童票价格优惠政策规定,因此是合理合法的。

    B. 2012年国家发改委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采取了“身高与年龄”的双轨制,一些景区和商家选择了以儿童身高作为标准。

    C. 以身高作为儿童票收取标准的规定,会导致一部分儿童享受不了儿童票,违背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D. 以年龄为儿童票收取依据,既要保障儿童出行权益的公平平等覆盖,同时也应照顾优惠政策在执行方面的可操作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儿童身高已经大大提高了,“儿童票”的身高标准不应该再延续几十年前的身高标准了。

    B. 从全世界范围看,青少年法律或青少年政策都是以年龄为界定标准,因此从法治视角看,儿童票也应以年龄为依据。

    C. 铁路部门把原先规定改成“身高1.2米至1.5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票”,说明以身高作为儿童票标准是科学的。

    D. 儿童票标准以身高为准也好,以年龄为准也罢,核心不在身高或年龄,关键在于要把儿童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3.在我国,采取以儿童年龄为标准制定票价优惠政策,儿童年龄的识别依据可以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儿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都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①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注)①七十五年前:指1926年。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然后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朱自清高洁傲岸的人格。

    B.文章前六段按照作者的行踪,移步换景;所写景致,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写景致基本一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C.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地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2.文章第⑦段中,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荐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阳,文中指汉水北岸。因为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

    B.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为皇太子。

    C. 崩,专用于称呼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曰薨,大夫及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死称卒。

    D. 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 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 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 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2)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B.“迢迢”两句分别从牵牛和织女两处落笔,“迢迢”使人联想到远方的游子,“皎皎”又使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

    C.全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苦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D.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请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

    (2)从《氓》中最后一章的 “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3)《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 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句子是“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假新闻的制作已进入低成本、低技术的阶段。有分析认为,世界或将进入一个信息真假难辨的时期。

    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使人们接受的每日新闻信息量要比十年前增加数百倍。可是,各种媒体中,各种各样的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虚假视频新闻的制作门槛越来越低,逼真度却越来越高。大部分非专业制作的虚假视频新闻其实都非常粗糙,稍有知识的受众都可以甄别出来,但由于传播平台指数级增加,(     )。受众基于自身兴趣,条件反射般地进行转发,对虚假音视频的传播   。受众受虚假新闻的误导,遭受损失,可以   ,但虚假音视频传播所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也已造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而且虚假音视频的不断涌现,使政府或当事人疲于奔命,久而久之,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就会       ,形成公众对任何新闻事实都不相信的情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使人们每日接受的新闻信息量要比十年前增加数百倍。

    B.电子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使人们每日接受的新闻信息量要比十年前增加数百倍。

    C.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人们接受每日的新闻信息量要比十年前增加数百倍。

    D.电子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人们接受的每日新闻信息量要比十年前增加数百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泥沙俱下   添油加醋    亡羊补牢    分崩离析

    B.鱼龙混杂   推波助澜    悬崖勒马    分崩离析

    C.鱼龙混杂   添油加醋    悬崖勒马    土崩瓦解

    D.泥沙俱下   推波助澜    亡羊补牢    土崩瓦解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涌向受众,快速分散着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在短的时间内难辨真假

    B.快速分散着受众的注意力,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涌向受众,让受众在短的时间内难辨真假

    C.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涌向受众,受众的注意力被快速分散,让受众在短的时间内难辨真假

    D.受众在短的时间内难辨真假,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涌向受众,快速分散着受众的注意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首先补全作文标题;适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事件的波澜或展现人物的特征;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