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3 题
  1.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李冰 B. 蔡伦 C. 祖冲之 D. 毕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 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 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 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 抵御了匈奴侵扰 B. 削弱诸侯国势力

    C.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有利于巩固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观察下图,可知当时实行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下列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政治中心南移 B.城市生活繁荣

    C.中央集权加强 D.南方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清政府创办的某学堂课程内容,该学堂最早出现于

    A. 十八世纪末

    B.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C.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D. 二十世纪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设置台湾府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实行金瓶掣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三,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青铜文明

    材料  商朝已进入我国历史上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已成为商文化的一个时代性标志。商朝青铜器物的种类、数量,都表明了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的重要性。青铜铸造业是殷王和贵族控制的官府手工业,主要用于礼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制作。盘庚迁殷后,王都殷墟集中了大量的作坊,成为当时青铜铸造业的中心。商周以后,出现了成套组合的青铜礼器,其数量、形制、大小都与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政治身份相匹配,所谓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等。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青铜制造业是商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达到了全盛 

    ②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的器物 

    ③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很普遍,生产分散,分布广泛

    ④商周以后,青铜器作为礼器,体现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等”是什么政治制度的体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⑤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导致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