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

    A. 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 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 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 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 贵族竞相追逐利禄

    B.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

    C. 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D. 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

    A.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 儒学影响治国理政

    C. 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

    A. 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

    B. 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

    D. 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等思想,付诸了很多实践,但终未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

    A. 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

    B. 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欺凌

    D. 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 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

    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

    C.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

    D. 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对西方文化存在肯定和效仿,不值得提倡

    C.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D. 新式交通工具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带来了商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深深根植于两者之中。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的对儒教文化、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这三个传统的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文明为基础,就会在文化上复兴。”这表明了

    A. 孙中山对美国文化情有独钟,所以推崇三权分立

    B. 孙中山坚信只有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

    C. 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一定关联

    D.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颉刚是“古史辩派”的创始人,他在1934年邀集同仁组建“禹贡学会”,致力于历史地理的研究,旨在“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这表明他当时的着眼点在于

    A. 通过研究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现实服务

    B. 主要是想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C. 服务于当时的经济建设运动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

    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索的是

    A. 如何建立、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 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 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三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3)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画像(如下图)。

    魏源画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

    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严复及其创办的宣传其思想的《国闻报》

    请根据上述材料与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相关历史信息,并进行相应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景宗耶律贤、睿智皇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承穆宗暴政之后,统治集团人心不稳,宋朝威胁南部边防。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多次更定法令,摒除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旧制,增加维护封建秩序的内容,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开展互市贸易,辽朝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改革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