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明朝万历年间,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C.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A.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D.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A. 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 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 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

    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 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 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A. 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 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 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 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

    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说明苏联加快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政府1823年通过了《哈斯基森林法》,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30%。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主要表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 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变化

    D.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B.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C. 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

    D.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英国1983—1984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英国税收与福利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

    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

    A. 完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B. 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C. 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较重

    D. 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 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C. 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 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顾炎武《钱粮论》(上)载:“今来关中,自樗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何以故?则有谷而无银也,所获非所输也,所求非所出也。”这反映出

    A. 赋役货币化加重农民负担

    B. 政府调控失当粮价暴跌

    C. 高利贷盘剥使民众贫困化

    D. 贸易逆差导致白银锐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1年5月俄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这一规定

    A.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西汉主要商业交通路线和手工业分布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业是自给自足模式

    B. 商业贩运的范围广泛

    C.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已实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

    A. 儒家仁政得以实施

    B.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C. 耕作方式发生改变

    D. 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B.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C.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D.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清时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以徽商、晋商、粵商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B.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C.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D. 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年份

    1914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布机(台)

    2316

    2736

    3839

    4139

    4139

    纱锭(枚)

    544780

    647570

    658748

    842894

    1248282

    A. 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 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 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许悼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D. 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 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D.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 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D.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宋真宗年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23300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200文钱。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掠房钱亲事官”(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薄、纳钱历、减价簿、出入料薄、欠官物薄等。官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属,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徒居者并听拆随。”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以上。丝织业发展迅速,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官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