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填空题 10 题,实验题 9 题,作图题 3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

    B. 一支未用的2B铅笔长约18cm

    C.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次用10s

    D. 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4km/h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铁路的路基加厚,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C. 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医生用听诊器检察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

    A. 有回声

    B. 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

    C. 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A. 声源发声太强

    B. 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 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 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的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体现,以下研究方法和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 液体温度计通过液柱长度变化显示温度高低

    B.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和蜡的熔化特点

    C.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 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 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应该放在平面镜正前方,否则无法成像

    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①和③   B. 只有②和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①和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坐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A. 火车 B. 火车内其他乘客

    C. 小明 D. 同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0 题
  1.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下例子:①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②闻其声知其人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笛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⑤站在河岸上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⑥宇航员在飞船外面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可以进行,其中可以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可以反映声音特征的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老门东是南京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南京的古建筑风貌、感受文化积淀,还能品尝到各种新奇美食,奇奇发现,“液氮冰激凌”和“油炸冰淇淋”不仅美味,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_____成气态,同时_____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就制成了“液氮冰激凌”再说“油炸冰激凌”,用油炸而不用水煮,其中一个原因是食用油的_____比水的高,能快速加热表皮,避免里面的冰激凌熔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图中现象叫做_____,它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该实验最早是牛顿进行的,他还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为_____,_____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也能得到这种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小菁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她应将_____调到_____上:操作过程中她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的(填“正立”或“倒立”),若水平向左移动A纸片,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型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小燕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燕以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水面使光发生_____形成的鱼的虚像和水面使光发生_____形成的云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云的“倒影”看起来比云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进入了水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若光斑B向左移动,说明水位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小捷元旦期间到无锡游玩,想运用物理知识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她测得地铁从堰桥站运行到锡北运河站所需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_____cm,若地图上lcm等于实际l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km/h。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9 题
  1.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比较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某种作用,相当于_____透镜对光的作用,比较丁与甲,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_____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③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的_____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若还想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_____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5)小强想进一步改进实验,仅仅将烧杯中热水适量减少一些,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重做以上实验,请在乙图中作出对应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致情况。

    (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温度/℃

    31

    34

    38

    46

    48

    48

    48

    50

    56

    63

    (1)分析可知,该物质为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2.5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固体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

    (3)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是如图中的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选墳“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_____,探究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是小轩同学利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木板、白纸和铅笔等器材“探究平面成像特点”的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关系。

    (3)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再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c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他的距离是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_______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3 题
  1.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运钞车车厢内,人眼挨着玻璃砖观察车外,请通过光路作图(保留痕迹),标出人眼看到车外的范围。

    (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