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对下列出土文物最合理的解释是中国古代

    A.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B.特色商品风靡世界

    C.丝绸之路连贯东西 D.冶金技术世界领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仔细观察右面示意图,指出北庭都元帅府辖地位于图中的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史学家考证,李白和杜甫直到宋朝才出现广泛的受众群体。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原因应该是宋代

    A.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 B.诗歌艺术已经达到顶峰

    C.鉴赏水平全面超越唐代 D.科举制度改革重视诗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说:“光绪皇帝实际推行并公开领导了革新运动,不愧为一个在特定的内外环境中出现的爱国开明皇帝。”材料中的“革新运动”

    A.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D.产生了思想启蒙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邓世昌黄海大战

    C.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 D.革命军武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8年,李大钊敏锐地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鲁迅也赞颂俄国人民“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夺取了胜利。”这些现象表明十月革命使中国

    A.看到了新的时代曙光 B.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

    C.进入了新的革命时期 D.出现了新的革命阶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进行战略转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战役

    A.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B.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是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 D.成为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这一年的10月16日,武汉市遇到了八级狂风,所有轮渡不得不停航,但是市民们的生活却没有受到影响,当时的报纸作了这样的报道:今天的长江江面上,再也不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说的“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秋煞峭帆人”的那番情景了。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武昌首义 B.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C.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D.“解放牌汽车出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于农业改革,农民现在每年平均在庄稼上只花60天时间,而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一年要在田里劳动20天到300天。作者强调的是这场“改革”使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C.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人民军队

    A.武器装备不断提高 B.使命担当始终未变

    C.军种兵种逐步完善 D.组织架构实现重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下列图片反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我国

    A.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B.同大国关系稳定发展

    C.国防力量正日益强大 D.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段史料反映了古印度

    A.社会等级森严 B.佛教传播广泛

    C.奴隶制度发达 D.人际关系和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5至11世纪之间,与拜占庭帝国相比,西方是原始的、无足轻重的,但是,在这几个世纪中,西方正在为一个新文明奠定基础,而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然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作者认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守旧保守 D.野蛮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随着拿破仑的失败,法国革命似乎终于成为过去,欧洲的保守势力获得了胜利。但是工业化的进程已经波及欧洲大陆,而这一进程同政治上保守的安排是针锋相对的。事实证明,经济上的进步势力比政治上的反动势力更为强大。作者意在表明

    A.法国大革命宣告失败 B.拿破仑战争破坏生产

    C.工业化成为发展趋势 D.经济上反动势力强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与此同时,美国正陷于分裂。南方成了英国的一个经济伙伴,成了兰开夏的棉纺厂的原棉产地,只希望尽可能便宜买到英国产品;北方要求禁止英国货涌入这个国家,支持采取高额税率,而南方则宣称这是一个灾难性措施。这段话反映美国“陷于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拓展 B.黑奴贸易的出现

    C.南北战争的爆发 D.美国领土的扩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有的英国人。这一评论表明

    A.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B.国际矛盾异常尖锐

    C.英德经济优势互补 D.世界大战已经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1年列宁在《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中说:“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列宁的这一表述意图是

    A.建立苏维埃政府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进行工业化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某条约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该“条约”应该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雅尔塔协定》 D.《华沙条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进化不仅发生在人类世界,也发生在我们所患的疾病领域,今天还有效的药物迟早会证明对具有抗药性的疾病的新菌株的变化,导致药物无法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药理学成了一场介于疾病细菌的不断演变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发明之间的一场竞赛。这段话意在说明

    A.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B.社会发展同时需要应对新问题

    C.生活因为科技进步而丰富多彩 D.经济发展加速疾病细菌的演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部有完整资料传世的历法是汉武帝时代官方颁布的“太初历”,它是在夏商周历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正式把指导农事生产的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受到忽必烈委派,运用简仪等工具进行观测、计算,编制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授时历”,测定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

    材料二: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为尼罗河两岸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时间依据。罗马的历法深受古埃及影响,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外在天文历法研究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2)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传统历法已失去初创时意义,但许多节气仍然被人们以现代的各种方式来纪念。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世界

    材料二:著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

    材料三:著名史学家张海鹏指出;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把中国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是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1)依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两位史学家观点的有什么相似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深圳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材料三:浙江安吉县余村——这个地处偏僻的山村,改革开放后做起了“靠山吃山”的文章,办起了多个水泥厂,余村也一度变成了“首富村”,但随之而来的是,秀美的山村变成了开不得门窗的肮脏小村。近年来,余村努力将当地的“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现在余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4万元,年均增长14%。

    (1)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一内容与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分别有什么联系。

    (3)综上所述,请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发展理念进行简单的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船和蒸汽机车采用了同样的技术,并且几乎在同时被发明创造出来。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蒸汽船航线在1838年开通。全球蒸汽船的吨位增长了不止100倍,从1831年的32000吨增加到了1876年的330万吨。伴随着新的纺织、炼铁厂和蒸汽运输系统的兴起,英国很快就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手工业工人被发明的机械所取代。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2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

    材料三:下图为“推手推车的男孩”,选自L·席莫宁《矿区与矿工》,19世纪初。当时工厂主和矿主强迫年仅五六岁的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而且常常是处在相当危险的条件下。资本家仅提供食宿以换取他们的劳作。由此带来的疾病、工伤和文盲使贫穷的家庭更加贫穷。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不能照抄原文)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英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