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跟“某一条约”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押印)。”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此宣言最可能是

    A.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B. 中共“一大”革命纲领

    C. 1926年国民党北伐宣言

    D. 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中共的某一战役的作战计划如下:“第一阶段进攻淮阴、淮安、宝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主要进攻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徐州会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 巴黎公社成立

    B. 二月革命

    C. 七月流血事件

    D. 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 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十六字方针

    B.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 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 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 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

    C. 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 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 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 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 《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50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这次会议

    A. 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

    B. 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

    C. 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

    D. 贯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

    A. 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

    B. 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

    C. 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

    D. 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A. 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 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 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 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 宗法观念的弱化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风俗观念的演化

    D. 社会治理的僵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

    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 参考人员多元

    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 选拔方式多样

    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A. 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 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 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 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 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梭伦、克里斯提尼等执政时,老百姓的权利虽有增加,但由于出席陪审团没有报酬,让有钱的人在法庭占尽优势。”据此,伯利克利推行的津贴措施

    A. 培育了选民的心智

    B. 防止了贵族的专权

    C. 损害了公民的品格

    D. 扩张了平民的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A. 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 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联邦宪法》第六条第二款:“宪法、为实现宪法而制定的联邦立法、根据联邦授权已经缔结和将要缔结的条约,为联邦最高法律;各邦宪法和立法若与联邦最高法律抵触,各邦法官应受最高法律约束。”该条款确立的原则是

    A. 集权制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改革议会制度,中产阶级更多参政

    C.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D.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图漫画为1900年俄国人创作,画面中的人物为中国人,或是义和团或是清政府,壶中为众多荷枪实弹的洋兵和轰鸣的大炮。该漫画

    A. 讽刺清政府不自量力

    B. 谴责英法火烧圆明园

    C. 反对俄国参与八国联军

    D. 客观反映甲午中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民众

    A. 触发武昌起义

    B. 反对君主专制

    C. 欢庆民国成立

    D. 声讨帝制复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是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评论二:(此次革命运动)的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评论二:(此次革命运动)的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A.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七七卢沟桥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一份公报中有这样的表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这表明

    A. 中美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

    B. 中美关系正经历严峻的考验

    C. 中国已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中美正在寻求正常化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创作的一幅漫画,对漫画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B. 结果以苏联妥协而告终

    C. 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D. 是“冷战”时期的局部热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57年3月,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意大利等六国签署“罗马条约”,创建了六国共同市场。“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而自1945年以来,世界事务一向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主导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推动了西欧的经济一体化

    B. 深化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C. 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欧洲政治一体化取得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仔细观察下图,对下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析有误的是

    A. 作为创始国之一理应有大国担当

    B. 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具有曲折性

    C. 英国将难以再依托欧盟发展自己

    D. 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真正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顾维钩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对此,列强的态度如何?这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积极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的共同愿望是什么?影响近现代中国两次外交活动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