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北京大学招生办:

    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梓。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华清中学 王梓

    2019年1月20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      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着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     ,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     。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

    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     ,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

    B. 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

    C. 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

    D. 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

    B. 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

    C. 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D. 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

    B. 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

    C. 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

    D. 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B. 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D. 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涵义进行了阐述。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 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 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

    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三年不回家的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莱地,一畦畦的莱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莱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莱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莱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

    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挠了挠头皮。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珍视亲情,同时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B.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

    C. “眼神一遍遍地抚摸”,作者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奶奶三年来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和见到父亲的极度喜悦之情。

    D. 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从扁豆地到菜地,再到老房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几年不回家,奶奶想他。

    2.请概括文中奶奶的形象。

    3.小说中“玉簪”起到了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

    数量分布估值分布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

    B. 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

    C.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

    D. 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

    B. 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C. 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D. 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平语近人》成为热播节目。节目中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典故既是治国理政的经典,更是做人的素养。下面从中选择一些词语:见贤思齐、格物致知、厚德载物、业广惟勤、微慎、德才兼备、不忘初心、教以义方……

    在你看来,习总书记的这些用语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哪一种素养更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内。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首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C.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苫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岀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长,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 “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 “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天际征鸿”有象征意味,传达出自己奔波劳碌的痛苦和无奈。

    D. 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的“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