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小作文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乱象丛生,奇形怪状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个别城市甚至成了外国设计师“奇思妙想”的试验场。归纳起来,我国城市建筑乱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贪大。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大工程、建大广场,“领着群众干,做给领导看;风风光光上马,冷冷清清收场”。二是媚洋。在一些城市,山寨白宫、山寨凡尔赛宫、山寨威尼斯小镇频频亮相,在西方国家只存在于书刊或展览会上的畸形建筑,比如1996年国际建筑协会大会上展览的扭曲形的摩天大楼,在我国竟然堂而皇之地盖了起来。三是求怪。一些地方的大型公共建筑,在相当程度上已沦为外国建筑师“另类”设计的武验场。这些稀奇古怪的建筑违背科学的力学原则,浪费大量建材和资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与大众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与民族文化格格不入。

    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是矗立在大地上的史书,是鲜明的文化符号。与这些基本定位相对照,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建筑存在共同的“病态”。经过深入把脉问诊,吴良镛认为一些中国建筑设计师失之于方向不明,贝聿铭表示一些当代中国建筑缺少自己的文化味道。从深层次看,城市建筑乱象暴露的是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的混乱,反映的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内涵的匮乏。即同文化越来越远,与淳华越来越近;冋传统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如果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融汇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才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城市居民所认可的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风格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建筑,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可以赋予市民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文化为建筑增光辉,建筑为文化扬新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弄堂,山西的大院,湘西的吊脚楼……这些建筑“因风吹火,照纹劈粜”,既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蘊,又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土人情以及生活习俗相适应,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绽放,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的绚烂彰显。这些饱经沧桑的建筑瑰宝,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价值与日俱增、历久弥新。当代中国建筑当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现代成果、融入现代元素,但不能忘记,它们还背靠着五千年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样式。在推进堿市建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护,又要发展;既要传承弘扬,又要借鉴创新;既要有“自美其美”的底气,又要有“美人之美”的心胸。

    (摘编自赵中枢《从文化高度把握城市建筑现代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地方的大工程、大广场落得冷冷清清收场的结局,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内涵。

    B. 山寨版外国城市建筑频频亮相,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筑缺少自己的文化味道。

    C. 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建筑,因违背科学的力学原则而与民族文化格格不入。

    D. “因风吹火,照纹劈柴”的建筑设计理念,要求建筑能体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中国味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我国城市建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乱象,其根源是没有从文化的高度把握城市建筑现代化。

    B. 文章列举的我国城市建筑中的一些乱象,折射出一些地方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和媚外的心态。

    C. 文章以较大篇幅阐述建筑和文化的关系,是为了强调城市建筑现代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D. 对于城市建筑现代化,文章先概括了城市建筑的一些乱象,接着分析其原因,最后指出推进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城市建筑现代化的进程中,混乱的价值取向和混乱的价值标准自然会滋生乱象从生的城市建筑。

    B. 真正有生命力的城市建筑,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附着城市的精神,是肌体和精神的交汇融合。

    C. 北京的胡同等中国传统建筑传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理念,具有鲜明的文化印记。

    D. 推进城市建筑现代化,我们既要有“自美其美”的文化自信,又要有“美人之美”的文化推介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没人应答的电话

    渡边淳一

    至5月末母亲去世以来,已经过去五个月了。

    直至去世,母亲一直住在札幌,但其后我去札幌的次数也并没有减少。去演讲或是与编辑会晤,这个夏天也总共去了20天左右。

    即使母亲去世了,但札幌是我故乡,又有老朋友和亲戚,所以不会断了关系。但母亲在世时和去世以后,即使是去同一个札幌,情景也不一样了。

    我说不清哪儿不一样,但不一样是千真万确的。

    以前,更确切的说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一到千岁机场,我必定给老家打电话。仅仅是暂且向母亲报告一声:“我刚到。”但母亲旋即必定反问道:“什么时候来?”

    她是在问,顺便回老家的日期,但我多半径直去演讲会场或是饭店。

    “今天不能去,但明天早上也许去一下。”

    “今晚不行吗?”

    “有许多事要办呢。明天早上行吧。”

    “几点来呢?”

    “这个吗,大概八点左右吧。”

    “几个人来?”

    “大概一个人吧。”

    “是你一个人。八点钟?”

    母亲之所以叮咛,是要为来的时候准备妤新鲜的生鱼片、我爱吃的煮莱以及威莱等。她的心意让人高兴,但说实话,也令人感到有点儿烦。特别是飞机晚点,时间不充裕时,便不能跟她唠叨了。

    若是可能的话,只想报告一声“我刚到”就结東,但母亲却进一步搭话说:

    “你马上去哪儿?”

    “马上在饭店跟人洽谈。”

    “你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吧?”

    “没问题。”

    “你知道本间的叔叔吧,他前些天病倒了。

    母亲似乎不知道我焦急万分。不,打一开始她就没有在意这种事。

    “我得赶紧办事,回头慢慢听你说吧。”

    妤不容易挂了电话,我松了一口气。我觉得千岁机场的通过礼仪这才结束。

    当然母亲去世以后,我不会打这种电话了。即使在千岁下飞机,我也只要径直乘上车子就行了。但多年来的习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失的。就在不久前,在千岁下了飞机的我,当自己觉察到时已经站到公用电话前了。于是我拿起话筒对自己说:已经不用打电话了。这么想的时候,更强烈的意识到母亲不在人世了。知道不必打电话了,一种失去母亲的寂寞感突然复苏过来。

    奇怪的是,母亲在世时觉得最麻烦的事,现在却最令人怀念。即使是去同一个札幌,我也多半总是在早晨去老家母亲那儿。晚上要跟各种人会餐,加上老家只有一个女佣人,所以深夜去麻烦人家不好。而且深夜起来要洗澡或是写稿,饭店最为方便,所以我多数是在时间比较自由的上午去吃饭,但这出乎意料的麻烦。本来就住在饭店,所以只要直接去餐厅,便能吃上饭,如果要让服务员送到房间,那就更简单了。

    但现在虽说单程只要花1000日元左右,但却要特意乘出租车去老家吃饭,当然自己家的早饭总比饭店的讲究。但早晨这么早,哪能吃那么多呢?量太多,一剩下来,母亲便担心的问:什么地方不舒服吗?”所以我有时请同行的编辑一起去。母亲开始问早饭的人数,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总之母亲是一个喜好什么都多做一些让客人吃的人。也许母亲这下满意了,但硬是要吃下去的一方,稍稍有点儿难受。特別是工作到黎明而发困的时候,或是没有食欲的时候,就懒得去老家吃早饭了。但去的哪怕晩一会儿,电话就打来了:“还没来吗?”即使想再睡一会儿,也想到把家乡菜摆在饭桌上正等候自已的母亲,就不得不过去。我有时也想,这是一种十足的折磨,如果没有母亲,那该多么轻松啊!

    当然现在在饭店睡到什么时候,母亲也不会打电话来说什么了。母亲已经不在,我可以不用去了。虽对此事感到安心了,但内心什么地方总等着母亲打电话来。前些天也在梦中,仿佛听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醒来后随手按了一下枕边的电话按钮:561-6074。

    现在老家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人,所以即使打电话也不会有人出来接了。

    明明知道这点还呼了一下,果然没有母亲的声音,只是呼叫音单调地继续着。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在世时,我总是忙于演讲,参加宴会,而在母亲去世之后却在内心总等着母亲打电话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B. 这篇小说行文中多次写到当年,我对母亲的电话感到麻烦,甚至有时想,如果没有母亲,那该多么轻松,这是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今日对母爱的理解和赞美。

    C. 母亲去世了,好几个月后,我明明知道不会有人接电话,还是呼了一下,这说明我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一细节表现出我心中对过去所作所为深深的悔恨之情。

    D. 小说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但在细节安排上是很精心的,例如在饭店里,仿佛在梦中听到了母亲的电话的情节,都渗透着主题,颇具匠心。

    2.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电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是真正的大师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因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造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都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的责任太多、太重、太复杂了。四麻袋手稿和读书笔记,收藏的文物,全家的东西,都得要她亲手处置。这时的杨绛早已身心交瘁,连走路都要扶着墙壁。她要让自己伤痛的心静下来,要喘一口气,寻找一个使精神得以安宁的港湾。

    1957年杨绛接到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徳》的翻译任务,并被告知用哪种文字转译都可以。杨绛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但待她找来五种英法文译本细细比对后觉得,译本始终代表不了原著。于是,年近六旬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文,至1961年,才开始动手翻译。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由人民文学岀版社岀版。杨绛《堂吉诃徳》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

    此时,杨绛再次选择翻译书稿来平复内心的伤痛。从中外贤哲的书中,她终于选中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决定通过翻译这本书来忘掉自己。

    2007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寸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风驰电掣的时代一处亘古不变的所在,一抹安静温润的慰籍。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杨绛接手过来,整理得井井有条,陆续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徳那首著名的诗,写下了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选白《文史参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钱钟书重病之际,80多岁的杨绛悉心照料,同时也不忘尽量保养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担心自己早于丈夫病倒,丈大照顾不好她。

    B. 评论家称赞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这表明人生的坎坷并没有给杨绛的内心造成任何的影响。

    C. 作者通过叙写杨绛的后半生经历回答了题目中“谁是真正的大师”这一问题,与现实中许多所谓大师相比,只有杨绛才是真正的大师。

    D. 杨绛悉心照顾病中的钱钟书,钱钟书评价她为“最贤的妻”,他们相守一生的旷世爱情固然令人赞叹,但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有志同道合的人生追求。

    2.第2段写到杨绛的“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请结合全文简述其具体体现。

    3.作者在写90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斐多篇》之前插入她早年的翻译活动,具有怎样的作用?请概括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事周祖,得隶帐下。广顺初,累迁亲卫都虞候。从世宗征晋阳,遇敌高平,力战,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师还,迁铁骑左右都校。从征淮南,为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遂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鶴四厢都指挥使。从征关南,为陆路副都部署,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

    太祖即位,迁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又败其众三万于泽州,获伪河阳节度范守图,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李重进反扬州,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帝亟赴之,果克其城。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并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九年,卒,年五十七,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选自《宋史·石守信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乾德初/帝因晩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B. 乾德初/帝因晩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C.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D.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神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B. 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其作为帝王专用衣着的规定始于唐朝。

    C. 散官,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指那些不在编制之内不拿朝廷俸禄的官员。

    D. 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由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溢两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守信作战奋勇,善于征战。他在跟随周世宗时就攻城略地,屡立战功,因而多次被升迁官职。

    B. 石守信战功赫赫,颇得皇帝信任。他在跟随太祖后,又因为战功得到升官,皇帝也听从其建议。

    C. 石守信颇有谋咯,善于抓住战机。在皇帝亲征大仪顿时,他奏请皇帝亲临城下,从而攻下城池。

    D. 石守信迷信天命,愚不可及。当宋太祖施行杯酒释兵权计谋时,他愚昧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

    (2)守信谢日:“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描绘出一幅清丽明快的洞庭夜景图。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B. 诗的开头融化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四个名句的意境,表达对城中热闹场景的羡慕与向往。

    C.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D.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一是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二是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三是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传递作者情感。

    2.结合上下句诗意,简要分析颔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_________,_______。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它对于沿线各国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 他到农村体验生活时,每天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一同劳作,寻找农民身上特有的“味道”。一身地道下里巴人的装扮,没有半点大作家的样子。

    C. 朱光潜老先生应教育部的邀请,挂牌招收研究生,慕名而来的如过江之鲫。几轮笔试之后,所剩无几,却也个个都属精英。

    D. 在历经多次改造后,老城区中数十层的高楼大厦此起彼伏,现代化小区星罗棋布,保留下米的为数不多的几片老住宅区和小巷子已成为商业步行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上海国际文学周以“科幻”为主题,迎来雨果奖得主迈克·雷斯尼克、美国华裔科幻作家陈致宇、中国科幻作家韩松等多位中外作家和学者莅临现场。

    B. 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在风靡全国的同时,也暴露出影响学生的学业、曲解历史等问题,因此在家长群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广遭诟病。

    C. 举办“全国家风主题纪录片展评展播”活动,对于发展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D.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高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为建设诚信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手”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争”、“奉”两例,用七字句描述“开”、“戒”的形体结构与字义。

    两手相向夺食物                   两手托举玉一串

    互不相让为争取                   恭敬诚恳情意满

    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克服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请推荐一条《论语》中你最喜欢的古训并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1)古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运用联想与想象,结合自己的观察,将《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短诗的第一节改成80字左右的写景片段。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中写道:“错过,不是错了,而是过了。”

    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