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单选题 1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时说:“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表明国家赈灾方面的财政制度沿着专门化的方向迈进。唐代在隋制义仓的基础上,置义仓于州县,由州司和县司直接管理,这与义仓分散在民间,不易管理有关。义仓最初按亩征收,高宗永徽年间改为“率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一石。唐中宗神龙前后,义仓粮被官府大量使用,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义仓制度使我国古代赈灾财政的专项制度化达到了成熟阶段,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防灾救灾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保证。

    ——据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一一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认为明清社会以经济变动为核心,以及政治结构、文化等层面已经有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迹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更迭,学术研究的气象发生极大变化,经世实学思潮涌动,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号。批判了理学空谈性命,脱离实际的空疏学风,重新阐释儒学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和学风。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黄宗羲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自国子监至县学,建立一个与自天子至县官的官僚系统相平行的独立的舆论监督系统,建议“公其非是于学校”……晚明思想家在义利观上有着诸多义利统一的言论,黄绾在《明道编》中提出“利不可轻”、“义利并重”的理论。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社会转型的迹象(或近代化的曙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敗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避免日本陆军主力涌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日军一旦占领缅甸,控制滇缅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而中国抗战就难以维持,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的。所以,美国积极赞成中国派兵入缅作战。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出境作战的意义和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出生贫寒,但为人慷慨,尚节义,慎密寡言。宋仁宗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反,狄青随军出征,屡立战功,“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以《左氏春秋》授之。狄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惠州团练使等职。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仁宗任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平定了南方侬智高的叛乱。宋仁宗先后摧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枢密使。

    ——据《宋史•狄青传》

    材料二  狄青在枢密院任职的四年间,欧阳修三次上书弹劾“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后来狄青被贬到陈州,不久即郁闷而死。狄青死后,宋仁宗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武襄”。宋神宗把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高规格礼节来祭祀。宋代的《说狄青》、杂剧《狄青扑马》等均塑造了其忠孝节义的形象。

    ——据张春晓《从接受反差到形象神化

    ——试论狄青形象的文学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青在政坛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以后狄青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C.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韬《瀛壖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由此可见

    A. 上海的社会风俗开始趋于奢靡

    B. 西方服饰文化已经在上海普及

    C. 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破

    D. 辛亥革命后上海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孙中山认为,要解次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 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B. 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

    C. 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D. 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 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 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共安徽省委和四川省委分别在1977年11月和1978年2月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和《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这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鼓励实行生产责任制,减轻生产队和社员的负担;坚持按劳分配,保证社员分配兑现;开展多种经营;慎重对待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队向大队过渡的问题;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 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B. 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C. 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D.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A. 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 强调程序和理性

    C. 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D. 体现公正和公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 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B. 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C. 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 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称:“前苏联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中,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用新的资本积累和资源配置方式开拓了不同于早期工业化的新工业化道路。”苏联“新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

    A. 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

    B. 优先投资重工业

    C. 完全依靠本国力量

    D. 快速均衡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D. 英国民众希望控制英国外交事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 美、英、日

    B. 英、日、美

    C. 日、英、美

    D. 英、美、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