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__。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_________。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 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 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C. 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 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 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 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 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 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 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 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 放于琅琊(fǎng)   慊于心(qiè)  恶乎长(wū)  枯槁(gǎo)

    B. 丈夫之冠也(guàn) 强恕(qiǎng)  稗子(bài)   醴泉(lǐ)

    C. 穷闾阨巷(lǘ)    干县令(gān)  郢人(yǐng)  喟然(kuì)

    D. 穷发之北(fà)    棺椁(guǒ)   散木(sǎn)   期年(q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离而腊之

    A. 惠子相梁   B. 日凿一窍

    C.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

    B. 趣灌渎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若火之始然

    D. 自见者不明             起于累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B. 兄弟妻子离散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C.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死也坚强

    D. 腹犹果然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至:极、最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闵:同情,怜悯

    B. 今日病矣  病:疲累,倦困          则齐国其庶几乎  庶几:几乎,差不多

    C.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自伐者无功  伐:自我夸耀

    D. 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      长短相形   形:比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A.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B. 吾何以天下为哉

    C.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D. 实熟则剥,剥则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反对自爱的狭小圈子,要不分亲疏厚薄的互相关爱。

    B. 孟子张扬性善,他的意思不是人性原本都是善的,只是说人性中有可以发展成善德的苗子。

    C. 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D. 韩非继承荀子的性恶观,认为要强化道德规范对世人发挥作用,用法制赏罚强制世人走向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权威媒体报道,北京车主杨某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400元罚单条,于是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对此有人认为,仅仅因为400元罚单,就与相关部门对簿公堂,可能并不太值得,但杨某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关于“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便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公民,对此你有着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孟子·告子下》

    (2)君子以仁存心,______________。(《孟子·离娄下》)

    (3)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______,________。知足者富。(《老子》第三十三章)

    (5)《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 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B. 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 闲先王之道     闲:捍卫。   D. 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君是以不果       以承三圣者

    B. 千里而见王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 克告于君         又绝粮于皱、薛

    D. 王如改之,则必反予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3.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

    A. 绝粮于皱、薛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 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 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 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 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5.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2)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曾子①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②其罪乎?”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注)①曾子,名参,字子舆。县,同“悬”,系。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与庄子在这则寓言中表现的观点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铁匠

    刘亮程

    ①铁匠比城外的那些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地农民来买。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吐尔洪说,他的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教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订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吐迪也是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他嫌打铁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父亲给了他一点钱,结果,生意做赔了,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打铁炉旁。

    ③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

    ④铁匠炉旁一天到晚围着人,有来买镰刀的,有闲的没事看打镰刀的。天冷了还是烤火的好地方,无家可归的人,冻极了就挨近铁匠炉,手伸进炉火里燎两下,又赶紧塞回袖筒赶路去了。

    ⑤麦收前常有来修镰刀的乡下人,一坐大半天。一把卖掉的镰刀,三五年后又回到铁匠炉前,用的豁豁牙牙,木把也松动了。铁匠举起镰刀,扫一眼就能认出这把是不是自己打的。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

    ⑥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过去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们都能认出自己家族打制的镰刀。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每一代的印记都有所不同,一样的月牙形指甲印,在家族的每一个铁匠手里排出不同的形式。没有具体的图谱记载每一代祖先打出的印记是怎样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变化,过去几代人数百年后,肯定会有一个后代打在镰刀弯臂上的印记与某个祖先的完全一致,冥冥中他们叠合在一起。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工活,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架一个打铁炉,掌握火候,把一块铁打成镰刀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打铁人常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

    ⑧吐尔洪·吐迪家的铁匠铺,还会一年一年敲打下去。打到他跟父亲一样的年岁还有几十年时间呢,到那时不知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父亲一样,虽然自己当初不愿学打铁,却又硬逼着儿子去学这门累人的笨重手艺。在这段漫长的铁匠生涯中,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会渐渐地变得跟祖先一样古老。

    ⑨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是他自己的事了。那片田野还会一年一年地生长麦子,每家每户的一小畦麦地,还要用镰刀去收割。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不仅交代了铁匠们做铁器活儿的时令性很强,也表露出库车的农民对镰刀的需要,暗含着对吐迪家族手艺没有失传的原因分析。

    B. 文章写铁匠炉旁围着的人群,笔触细腻,说明了铁匠铺既是打铁、买卖的地方,又是闲聊、歇脚的地方,表现出小城人惯常的生活状态。

    C. 文章使用“年年月月”“千年不变”等词语,描述打镰刀人的生活方式的相似,周而复始,隐含着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思索。

    D. 本文作者用平凡的农村生活细节,展现农村生活,表达自己深沉的生命体验。语言典雅、厚重,显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作者叙述吐迪父子两代人的铁匠生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作者在结尾处说“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用不会沉落”。为什么本文的题目却是“最后的铁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