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汉代田庄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 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 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记载,科举制在唐初有进士(诗赋)明经(儒家经典)明算(数学)明法(法令)等科并行同考,而到后来,仅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此变化

    A. 反映了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B. 说明科举较注重行政能力

    C. 不利于实用性科技的发展

    D. 体现了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 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C. “十三行”辞退员工

    D. 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08年初,英美烟草公司借口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白鹤”商标的颜色与其生产的”玫瑰”商标颜色相近,向香港当局诬陷“南洋”侵权。香港当局强行将南洋价值巨大的“白鹤”牌香烟焚毁,使其被迫放弃“白鹤”商标。这说明

    A. 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

    B. 外国资本极力排挤民族企业

    C. 民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

    D. 民族企业发展缺少民众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 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

    C. 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二战后东欧经济的普遍衰退

    B. 西欧各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国际关系变动影响经济联系

    D. 意识形态的对立制约全球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年月11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它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A. 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 为灭亡中国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

    C. 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D. 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了参议院很大的权力,如它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案,但参议院的议员却是由地方代表和地方政治家间接选举产生。这样规定可能主要是

    A. 实行精英政治的需要

    B. 满足共和政体的需要

    C. 调和不同势力的利益

    D.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

    A. 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

    B. 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 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

    D. 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 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 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 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

    A. 改良社会风气

    B. 恢复汉族传统

    C. 推翻专制统治

    D. 革除满清恶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A. 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 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D. 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 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B.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 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

    D. 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这说明他

    A. 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 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

    C. 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

    A.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

    B. 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

    C. 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

    D. 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 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 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新的专制主义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其中“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

    A.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 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欧洲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

    D. 郑和船队开启世界远航之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

    A. 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

    B. 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C. 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

    D. 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

    A. 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

    B. 西学己占据文化主流

    C. 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

    D. 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公元前4世纪末期,地中海区域较大的城市纷纷兴建剧场,所演出的戏剧不仅宗教成分减少,甚至敢于讽刺当时政治家和不良风气习惯。这反映了

    A. 民主政治在地中海区域普及

    B. 人文精神影响日益广泛

    C. 政治家兴建剧场以取悦民众

    D. 希腊文化繁荣达到巅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3年,罗斯福利用广播向美国人民宣称:“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仅3天后便有574家银行恢复营业。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B. 信息化时代有利社会经济的转型

    C. 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 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9年,斯大林指出:“国家、国营工业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农民的商品供应者,而农民也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工业、国家的粮食供应者,这有什么不好吗?”这反映出斯大林意图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取消市场经济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减轻企业负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一艺术派别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下列作品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1901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渠,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后,在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江苏北部荒无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级农学校”。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1904年作《普通农学浅说序》,1910年作《农学通释序》。

    ——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盟军统帅部规定北纬16度线以北的印度支那(越南北方和老挝大部)由中国受降和接收。日本投降时,由越国受降和接收。日本投降时,由越共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举行起义,成立了临时政府。那时候,法国急于重返印度支那恢复殖民统治;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背弃民族自决主张转而支持法国;英国更是和法国结伙复辟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大力帮助法国重返;苏联通过雅尔塔密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国民政府顾忌托管越南会予其借口同样施于中国的东北、蒙古、新疆。1946年2月,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协定》:法国提前交还广州湾租借地,承担中国军队入越军费,对中国在越南的地位和华侨待遇给予保证,以及中国无偿收回滇越铁路云南段等;而中国将印支北部的军事行政权移交给法国。

    ——摘编自孙喦《70年前的海防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中国军队入越受降、接收的原因和面临的不利环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建中元年(780年)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陆贽一心想报效恩遇,锐意于治,为德宗所看重,后来身居宰相之位。陆贽从政之时,由于藩镇割据,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又复杂,政治斗争已发展为直接的军事对抗。陆贽从维护唐朝的统治出发,先后向皇帝写了近百条奏疏,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如政治上“强干弱枝”、广泛选拔人才、加强吏治管理、广开言路,经济上“均节赋税”,军事上选拔将帅、奖惩分明等。唐德宗有时虽能采用陆贽的建议,但对于陆贽的许多重要主张“虽嘉之”而“不能用”,“所用才什一”。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他的政治作用。后德宗听信谗言,将陆贽贬到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悲剧。《新唐书》的论赞中说他的思想“可为后世法”。司马光非常推崇陆贽,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议论达三十九篇之多。直到明清,一些政治家对陆贽仍然颂声不绝。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贽主张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要“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对中国经济上封锁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步步升级。这给新中国经济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困难。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非法向伊朗和朝鲜出口为由,发布公告: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些技术一旦被卡住脖子、断供,将给中兴公司带来巨大的的影响与损失。

    历史事件总能给我们启迪与警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