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作文题 1 题,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课内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课外阅读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话题作文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朵红莲,被那繁(mì)的雨点,打得左右(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台阶去,也无法可想。

    B.这是达卡多拉游泳运动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ào)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shà)那。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hè)着。

    D.只听咯(kā)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qiàn)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颠,但见它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漫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蜘蛛网一般。

    D.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荡然无存了。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望洋兴叹。

    D.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冠冕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预示着中国将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D.通过《黑豹》这部电影,使我从服装、道具、场景、语言、仪式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了非洲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C.“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的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   )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选文中有四处(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这句话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⑨段(  )处 B.⑤段(  )处 C.③处段(  )处 D.⑧段(   )处

    2.对选文中“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时不要追求全面彻底明白透彻。

    B.读书时应该要有虚心的态度。

    C.读书时不要死抠一字一句咬文嚼字。

    D.读书时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行文自然流畅。

    B.第③段主要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C.第⑥段主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 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 理由”这一观点。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犀利,准确畅达 B.自然亲切,语气平和

    C.含蓄工整,晦涩难懂 D.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据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           、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           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2)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下面。(不超过4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冬荷

    李木生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⑨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⑩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⑪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⑫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

    ⑬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⑭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⑮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⑯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

    2.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

    3.(1)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②段。

    (2)第③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

    4.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4.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开头以雕刻原料的简陋与雕刻内容的丰富相对比,结尾也有类似的对比。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以空间为顺序展开说明,先整体后局部。

    C.本文细节介绍格外传神,如“珠可历历数也”等足见雕刻水平的高超。

    D.全文着力突出苏东坡虽遭遇贬谪,仍然保持豁达的胸怀,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词中所用写作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狗,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C.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生动的刻画出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

    D.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2.下列对文章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以冯唐自比,期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C.词的上阕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下阕抒写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

    D.该词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以及抵御外族侵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清新雅致的风格,具有一种婉约之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请从“歌声  思念  毕业  灿烂  憧憬”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清静亡为

    (2)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3)而雄三世不徙官

    (4)而论不诡于人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