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单选题 4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0 题
  1.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包括

    ①武装斗争

    ②土地革命

    ③根据地建设

    ④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灭商后,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下列对分封制说法正确的是

    A. 召公长子伯禽代表召公本人受封于鲁

    B. 周公之子受封于燕

    C. 鲁在封国中位居最东

    D. 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今河南商丘一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A. 分封制隐含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商朝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是宗法制实行的基础

    D.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商朝以前,人们尊奉至上神为帝,直到商朝晚期才称呼过世的先王为帝,如“帝甲”“帝辛”等。在商王的名字前加“帝”字,成为庙号,使商王与上帝最终合一。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商王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 宗族关系的深刻影响

    D. 血缘政治出现混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淹谷,千八百里”。后经学者考证,该工程为

    A. 秦长城

    B. 直道

    C. 五尺道

    D. 灵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始皇攻取岭南后,派将领任嚣在番山、禺山之偶建城,并设郡。此郡被视为广州建置的开始。此郡是

    A. 象郡

    B. 九原郡

    C. 南海郡

    D. 闽中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

    A. 反映皇位世袭

    B. 突显皇权至上

    C. 加强思想控制

    D. 确立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监御史

    B. 司隶校尉

    C. 刺史

    D. 同平章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

    A. 副宰相

    B. 宰相

    C. 刺史

    D. 侍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古代官职或制度,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②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③设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部

    ④皆编、检、讲读之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 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D.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

    A. 地处内廷,涉及广泛

    B. 权力膨胀,威胁皇权

    C. 机构完备,人员精干

    D. 参与政务,制定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著名学省茅海廷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昼不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C. 不了解世界形势

    D. 不懂得国际公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材料中的应是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宁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管带是

    A. 刘步蟾

    B. 邓世昌

    C. 林永升

    D. 叶祖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政府甲午战败后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台湾军民的反应包括

    ①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②爱国志士丘逢甲、刘永福组成义军

    ③徐骧领导黑旗军誓师抗日

    ④在大甲溪等地痛击日军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战争”是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

    A. 中国开始出现瓜分狂潮

    B. 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C. 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

    D. 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中国同盟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那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请问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A. 1912年

    B. 1919年

    C. 1921年

    D. 1922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抗日战争

    B. 国民革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反割台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结束封建制度的伟大功绩

    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 推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規定

    A. 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B. 体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

    C. 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D. 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家,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一事件

    ①给北洋政府以强大压力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③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最终以失败告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C. 南昌起义的意义

    D. 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游学活动,参观了下图所示景点“军旗升起的地方”。该景点位于

    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所示内容“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 遵义会议的召开

    C.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 长征的胜利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中共曾发表宣言呼吁:“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当时面临的形势是

    A. 日军突袭占领了东北三省

    B. 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C. 反法西斯同盟展开了密切合作

    D. 全民族的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电:“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材料表明

    A. 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 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

    C.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D. 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近代中国的一首军歌歌词中写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这首军歌最有可能是

    A. 《新四军军歌》

    B. 《八路军军歌》

    C. 《国民革命军军歌》

    D. 《中国工农红军军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

    C.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图是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的油画作品,据此可知该作品

    A. 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为基础

    B. 真实地再现了五壮士抗日的场景

    C. 革命艺术价值高于历史研究价值

    D. 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必要史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费孝通曾应邀为民国某杂志写了10篇文章,到了写封笔文章时,且不说读者,作者“感伤更深”:这个冬天,“长春无春,北平难平”,冷战已打一年,看不出歇手的影子。许多人曾鼓着勇气,对一些和平的曙光寄托过种种幻想,但是,“这些幻想,大多已成泡影,不留痕迹”。这篇封笔文章写于

    A. 1931年

    B. 1937年

    C. 1945年

    D. 1948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匪军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 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 国民政府阻击新四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指导思想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西下。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哪个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

    A. 《日寇投降》

    B. 《甲午悲歌》

    C. 《台湾沦陷》

    D. 《清帝退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国家·民族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国初期,孙中山接受“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2)请说出中华民国象征“五族共和”的旗帜名称。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3)请写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并回答:“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控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都分割了,这显见是相权之低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