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

    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

    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

    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

    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这种新出现的制度是为了适应刚刚建立的朝代百废待兴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西周与秦朝地方制度的结合。这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 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 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 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 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B. 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 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D. 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1929年,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帮助资本家度过难关。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胡佛政府

    A. 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 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 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 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 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

    C. 罗马的法律制度

    D. 欧美的代议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 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C. 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D. 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B.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 提高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安定 B.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 政府政策支持 D.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A. 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 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 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 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如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19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热力学、电磁学、化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材料突出强调了

    A. 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

    B. 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

    C. 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是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 彼特拉克

    B. 莎士比亚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 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 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 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 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 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 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 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高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而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

    A. 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 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 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 )

    A.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

    C.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上述材料说明

    A.汉武帝好大喜功

    B.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C.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

    D.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是错误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是以国民的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富裕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者掌握的财富越大,国富,即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就会被越多的生产出来,国家的财富也就不断的扩大。如果劳动者生活维持费用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就是社会处于急速退步的表现。他还以为,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遵循经济的自由原则。为此他提出“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的原则。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据《国富论》(1776年出版)

    材料三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报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

    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

    ——凯恩斯(1931年)

    (1)材料一、二中对“国富”的认识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的基本主张。为什么说这些主张是缓解经济危机的良方?

    (3)三则材料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分别反映出什么时代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

    ——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