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伯里克利说:“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

    A. 法律至上

    B. 注重保护私有产权

    C. 主权在民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C.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B. 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C.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D. 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的政治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天下为公

    B. 家国一体

    C. 中央集权

    D. 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政府1823年通过了《哈斯基森林法》,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30%。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主要表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 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变化

    D.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战投打响后,日方量初仅以第3、第11师出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新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发展到1977年“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这一变化

    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 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 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 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20世纪,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一切有收入的人定期交纳保险金;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实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对煤炭、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钢铁、电力、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等部门实行国有化。这一措施

    A. 克服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B. 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困境

    C. 解决了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D. 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新闻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 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 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代表对中国的评价

    D. 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的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让莫内是白兰地商人,他在战后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他的莫内计划,谋求在煤钢上面进行平等地联合。在他之前有皮埃尔、圣西门、维克多雨果等,但是他们都是梦幻的,理想的,浪漫的,抽象的,而莫内计划拉开了西欧一体化的大幕,被称为欧洲之父。据此可知,莫内计划

    A. 使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

    B. 借助煤钢联合化解了法德矛盾

    C. 直接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

    D. 是对传统欧洲联合思想的延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 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B.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 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D. 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

    A.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最好的时代”的理解准确的是

    A.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

    B. 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C. 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

    D. 缓解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 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 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 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其中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 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 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 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 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 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 “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 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 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C. 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很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孙传芳标榜爱国爱民爱敌的三爱,东三省有人主张国权人权民权的三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民主共和观念已成社会主流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手段

    C.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D. 各地对三民主义理解有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他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阶级

    C. 罗马法为巩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D. 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2-l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l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 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

    B. 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 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l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

    A.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 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

    D. 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西古代历史上都注重法律建设。

    材料一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

    材料二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规定的诉讼制度是法律诉讼,即罗马公民向行政长官郑重宣告自己的权利,并严格遵守诉讼语言和诉讼动作的有关规定。

    这种法律诉讼的特点是,整个诉讼过程全用语言,不作记录。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以上材料均摘自《早期罗马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

    (2)材料二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3)依据材料三,早期罗马法的这种诉讼制度是否合理?为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