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填空题 1 题,简答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0 题
  1.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周室衰微,诸侯称霸

    B.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D.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D.东汉、班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②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③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将清政府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正在把芝麻小磨香油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官员正在用力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流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该漫画反映了(  )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北洋军阀政府榨取人民的血汗钱

    C.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D.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表格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的一份资料,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日军陆军总兵力

    投入中国战场兵力

    中国战场占总兵力比例

    1937年

    24个师

    21个师

    87%以上

    1938年

    34个师

    32个师

    94%

    1939年

    41个师

    34个师

    83%

    1941年以后

    51个师

    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80%

    A.日军装备精良、兵源充足 B.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重要地位

    C.反法西斯联盟军作战不力 D.中国抗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援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校在解放战争图片展览中,展出了如下三张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展览的主题可能是(  )

    A.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D.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两种梦想推动着近代中国的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世纪前后,宗教题材的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人们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人物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据此可知(  )

    A.基督教教会已经失去神圣的地位 B.圣像画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圣像画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圣像画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下列事件中,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

    A.中美之间的朝鲜战争 B.中日之间的抗日战争

    C.中日之间的甲午战争 D.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比较两图,能够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

    A.图A真实地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B.图B客观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

    C.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D.两幅漫画的宣传目的不同,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填空题。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由专制向民主发展是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1)中国自秦朝建立了_________后,便开创了与西方不同的政治文明,随着王权的集中,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_________。

    (2)伴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中国也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_________(阶级派别)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建立了_________(政权名称),孙中山领导的这一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宣扬的是西方的_________的思想;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_________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复兴,城市市民通过从国王或领主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城市的_________。

    (5)17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确立起_________,开始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18世纪,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_________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是制度创新较多的朝代,它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来源于元朝的什么制度?元朝在西藏隶属中央政府方面有什么新贡献?

    (2)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两种政策有何相似之处?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之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创新,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编自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际背景以及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2)材料二图C中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发生在什么时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辽宁舰”的入列对实现强国梦有什么意义?翟志刚的太空漫步,在中国航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航空航天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什么?

    (3)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世界经济”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一体发展的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海外的领地迅速被欧化,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这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这些海外投资场所多半是非白人的、相对不稳定的国家。机器生产使用的工业化原料……大部分来自世界“未开化”的地区。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心理上的因素的最后结果,是导致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

    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

    国家

    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

    增加的人口(万人)

    英国

    425

    6600

    法国

    350

    2600

    德国

    50

    1300

    俄国

    500

    650

    比利时

    90

    850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经济掠夺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海外的领地迅速被欧化,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殖民地结构在亚洲的建立”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迅速发展的世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工业和贸易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这一长期的繁荣是由若干因素引起的,如技术的革新、大战期间遭忽视的需求以及巨大的军事购买力,一些跨国公司充当了全球经济扩张的先锋。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面临挑战的世界)

    材料三

    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真正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率的日益世俗的世界的不满,当然也免不了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

    图C

    (3)材料三中图A、图B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英、美两国的做法更多地体现了图C中的哪一观点?你怎样看待图C中的人物所说的反全球化?

    材料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的发言

    (4)结合材料四,说说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新挑战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