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沉重的心情    繁重的工作    严重的问题

    B. 耐心地等待    艰难地行走    无情地拒绝

    C. 改善生活     改正错误     改进质量

    D. 斗志昂扬     意志坚定     身心愉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拘谨(jǐn)  门闩(shuān)   颀长(qí)     花团锦簇(cù)

    B. 修葺(qì)    蜷身(juǎn)    楷模(kǎi)     不能自已(jǐ)

    C. 凋落(diāo)   魁梧(kuí)     苫蔽(shàn)    未雨绸缪(mòu)

    D. 船舷(xián)   军贴(tiě)     憎恶(zēng)     如椽大笔(chuá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诘问    烦锁   粗绌   不偏不倚

    B. 嬉游    惦记   渺茫   沁人心脾

    C. 疮疤    惊骸   呜咽   壮志未惆

    D. 机杼    颓废   椭圆   没精打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萧索:草木枯萎,稀稀疏疏。

    B.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顺流而下的意思。

    C.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D.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团员   雾霾   好逑   自矜

    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B. 荒草萋萋   两会召开   参差荇菜   身无长物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C. 鸡鸭鱼肉也有吃腻的时候,与其说抢红包抢走了春晚的风头,不如说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了。

    解说: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

    D. 在挑战“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纪录后,烹制好的扬州炒饭“去向”问题引发关注。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最大份炒饭”引发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昨夜一场大雪,早上出门一看,天晴了,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绚丽景象。

    B. 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C. 老师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深读透。

    D. 今天不是他值日,他却主动擦干净黑板,这种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医学专家说,肥胖     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病态,他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让人产生自卑心理。

    ②“2010书香”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冰壶队要想在温哥华夺取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支夺取冬奥会集体项目金牌的队伍真的很难。

    A. 不只    展示   从而

    B. 不只    显示   进而

    C. 不止    显示   从而

    D. 不止    展示   进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什么叫成功?《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B. “姊妹牧羊”、“仙人下轿”、“老僧人定”等等,这一类名字是拟人的,都离不了神仙气。

    C.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D. 为了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 谈论西藏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句子成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弥望的”作主语成分。)

    B.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秋蝉”作定语成分。)

    C. 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

    (“于湖的那一面”作状语成分。)

    D. 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

    (“谁也不认识谁”作谓语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今天的发言只能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B. 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我们不怕任何压力和挑战,因为后生可畏,我们相信后来居上。

    C. 今年贵校组织的演讲活动是近年来最有意义的一次,我和沈校长一定会莅临指导的。

    D. 令堂在家中经常教育我们,在任何地方一定要虚心学习,在任何时候都要清白做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比喻、夸张,表现了行军之神速。)

    C.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以明珠、星星和美人三个富有特征的事物从不同的三个方面突出荷花的晶莹剔透、闪烁明亮和不染纤尘的美。)

    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作者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阅读新闻材料,在下列选项中拟写的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A. 《朗读者》节目掀起了热潮

    B. 《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C. 《朗读者》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D. 观众分享了人生感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②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

    ③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

    ④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⑤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⑤④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致橡树》《双桅船》等。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赋、比、兴”,表现手法上分为“风、雅、颂”。

    C. 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盼望》,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是“出发”“到达”。

    D. 《沁园春 . 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题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与太公试比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鬂,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 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 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 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水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文中“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3.成语           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诗文。

    4.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①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②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画冰灯的美丽,言语显得何等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小巧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日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养了土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④遗憾么?

    ⑤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鹤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不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踪迹也不留。

    ⑥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觅到。

    ⑦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⑧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正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仍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⑨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⑩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做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1.为本文划分段落,恰当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文章 ② 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

    3.下列对第 ③ 段划线句子表达方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 B. 议论 C. 描写 D. 记叙

    4.第⑤段中冰灯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5.概括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6.作者为什么“执拗地”“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

    7.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___________________)

    (3)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冬的哈尔滨,当你看到冰灯时是不会感到寒冷的。

    B. 冰灯短暂而美丽的人生给作者留下了人生的遗憾。

    C. 本文对于冰灯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生和生活。

    D. 本文围绕冰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表达作者对冰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格桑梅朵

    (1)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

    (2)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生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

    (3)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

    (4)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

    (5)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

    (6)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7)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

    (8)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

    (9)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

    (10)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

    (11)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

    (12)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

    (13)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

    (14)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

    (15)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

    (16)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

    (17)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18)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

    (19)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B. 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

    C. 小说以“格桑梅朵”将小说中的人物串联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紧凑,内容浑然一体,并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D. “我”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及藏族士兵的牺牲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对改变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

    2.为什么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题目:有   真好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