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宋朝在军事方面设三衙—枢密院的新体制。枢密院总理兵政,握有调兵之权。三衙主要负责军队的训练等日常事务,有握兵之权。派兵出征时,临时委派军事将领。宋朝这一做法有利于

    A. 选拔军事人才

    B. 防止将帅专权发动兵变

    C. 扩大枢密院权力

    D. 提高军队战斗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济贸易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体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企业化、公司化   B. 全球化、区域化

    C. 合作化、国际化   D. 体系化、制度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 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 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办的高等学府,它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高潮时期稷下先生与学生多达一千余人。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的创办与发展反映了战国时期

    A. “百家争鸣”现象的兴盛

    B. 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

    C. 儒家思想主导稷下之学

    D. 齐国招贤纳士终成霸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清政府财政收入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B.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

    D.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

    A. 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 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C. 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D. 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80年代中期邓小平说:“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势日趋缓和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地区冲突日益减少

    C. 中国应该领导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新时期中国外交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设立了国际宣传处,主要负责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管控在华外国记者的报道内容。整个抗战期间,先后在国外设立12个办事处,分布于欧美各地,并与当地民间团体建立了相当广泛的联系。该机构的设立

    A. 有助于获取国际力量的支持

    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

    D. 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其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这种建筑

    A. 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

    B. 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

    C.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性

    D. 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这材料表明

    A. 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 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D. 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这段论述出自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 卢梭《社会契约论》

    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的商品经济繁荣

    C.政府制订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D.政府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

    A. 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

    B. 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C. 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 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盟诞生。下列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欧洲联盟合作程度最高

    C.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筚路蓝缕劈荆斩棘,贺人民民主政权巩固;鼓乐喧天辑志协力,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七年过渡时期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拥护之情。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开始坚定支持人民政府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B. 稳定物价,掌握了金融市场的领导权

    C.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 合理调整工商业,确立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 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 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 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 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

    A. 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 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 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 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B. “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C. 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D. 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A. 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 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C. 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 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会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朱氏集团不遗余力地派出使节,实施了积进取的“锐意通四夷”政策,向各国宣传明王朝“远途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宣德八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刚刚返航,宣宗即下今:“近岁官民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引诱为寇比者已有擒获,各置重罪。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知而不告者及军卫有司纵之弗禁者,一体治罪。”

    ——整理自《从郑和下西洋看明代初期的对外开放》等

    材料二中世纪商业公司的活动具有十分浓厚的行会传统以及城市平均主义的限定,航路开辟后建立的商业公司都和本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从专制王权那里取得特权和补助,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的目标是侵占世界领土、建立殖民制度,奴役殖民地人民,与其他国家商人集团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竞争,获得乃至世界性垄断市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一些专制王权从增加国库财源和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出发纷纷推行重商主义。这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摘编自刘凤茹《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西方对外经济活动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带来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