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小作文 1 题,选择题 5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王朝对都城所在地的选择也会因时因势而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交通便利是都城必备的条件之一。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

    开封的陆路交通发达。商周以后,出函谷关沿黄河东行,经洛阳、开封到临淄构成东西交通要道,北行渡过黄河沿太行山前大道可到今北京一带,向南也有大道可通东南及南方各地。北宋建设的陆路交通网络是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连接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

    北宋运河水系向南沟通淮河、邗沟故道、长江及江南运河,向北沟通黄河、济水及卫河。运河通向四方,连通了全国各大水系,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这样的水路交通条件在中国古都中是绝无仅有的。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运河对于北方政治、军事的发展和南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

    然而,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历史上确有数次开封城被黄河河水吞没之记录。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汴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北宋之后,开封的自然地理优势丧失殆尽,十几年短暂的金朝建都开封后,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开封水患日益加剧,明清时期,黄河水多次灌入城内,仅开封附近见于记载的水灾便达40多次。黄河泛滥不仅淹没村舍农田,而且将运河全部淤平。至此,开封的水路交通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取材于张清俐、张杰《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

    材料二

    开封,古称东京、汴京、汴州等。作为北宋的都城,开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商贸都会,其影响力在于规划布局的严整性、山水形胜的优越性和天赋庄严的神圣性,核心在于前所未有的都市规划和发展格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体系完善。《清明上河图》的图像资料和《东京梦华录》的文字资料,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风貌。开封依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三城相套的格局,最里为皇城,主要为宫殿区;再外为里城,为官衙与市民区;最外为新城,新城与里城相互沟通。一千年前的开封排水设施相当完备,还有专司城市救火的“探火军人”,还有官办的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机构。按西方观念,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开封的城市软硬件设施齐备,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街市制度兴起。从西周到唐朝,我国城市建制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比如唐代实行里坊制,里坊有坊墙,每天定时关闭坊门。这种坊市建制以便于统治管理为目的,突出政治中心地位,不利于商业发展。开封是中国城市史上由古典型城市向近代型城市转变的开端,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率先转型的城市之一。当时的开封拓宽街道,拆掉坊墙,允许临街开店,面街而居,形成坊、市合一的局面。商业店铺沿街兴建,形成街市,交易区扩大到全城的各个角落。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沿街建筑鳞次栉比。

    商业贸易繁盛。当时宋朝首都东京,人口达百万,居民、商人经商不但不受空间约束,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夜市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开封城有大量的酒肆、店铺、勾栏、瓦舍,它们毗邻主要交通干道,有的酒楼内设雅间近百间,日客流量突破千人;有的街道甚至以本街区标志性的酒楼命名。这些商贸餐饮娱乐场所的出现,将市民生活提升到新的高度,开封已成为当时最具活力的商业大都会。

    一千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开封等城市灯火辉煌;一千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拥有这样百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那时的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城市规模不过万人。正如《哈佛中国史》的评价:“(宋代)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市,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

    (取材于张杰、张清俐《北宋东京城:凸显商业与开放》)

    材料三

    北宋对东京城市建制的变革,为城市的繁荣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扫清了道路,也为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化样式的出现提供了无限可能,为历史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时代。北宋的文化政策比较宽松,文人创作较为自由,这种氛围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东京城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市民城市,是市井文明的汇聚地,因此兴起了白话小说、戏剧等。皮影、绘画、木版年画等市民文化产业也十分兴盛。

    东京城是文人雅士、巨儒名家的聚集地,他们在此吟诗作对、填词作赋,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相比起唐诗,宋词形式较为自由,内容和词语也更通俗化,这不仅更受底层人民欢迎,也更利于民间传唱。宋代散文承接唐代古文运动并走向成熟,话本小说为新兴的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书法艺术继晋承唐,技接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宋代绘画不仅表现为一门艺术,更表现为一种技术。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书画行业开始兴盛。东京城最繁华的街市高头街、大相国寺一带的庙会,都曾是书画商云集之地。年关节日,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在市场上热销。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于手工业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东京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道经、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其绘刻之精美让人赞叹不已。

    对于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文人来说,东京是他们的自豪和骄傲,他们在作品中直接呈现东京的繁盛景象,“一画一书”就是这样的代表作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东京开封的城市面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孟元老的笔记小说《东京梦华录》对都城写实性的描述,让后人对这座弥漫着文化气息的都市充满了向往。

    (取材于朱金中《开封:繁华如梦境的宋代文化》)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止一端:“端”字的意思是“方面”

    B. 富庶:“庶”字共十画

    C. 决口:不能写成“绝口”

    D. 淤塞:“塞”字读音为“sè”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北宋开封在繁华程度上接近东南富庶之地

    B. 北宋开封陆路交通发达能够到达全国各地

    C. 开封水路交通条件在古代都城中独一无二

    D. 开封是北宋南北水路运输漕运诸渠的中心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宋汴京已经有了城市的消防和社会福利机构

    B. 北宋实行里坊分离的制度有助于加强都城管理

    C. 开封是我国城市由古典型向近代型转变的开端

    D. 北宋开封已存在大量的商业贸易餐饮娱乐场所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中最能表现开封盛极一时的一项是

    A.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

    B.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C. 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

    D. 汴京宫阙秋草长,望风屑涕心凄凉。

    5.根据材料三,关于北宋文化兴盛的原因,下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宽松的文化政策   B. 文人创作的相对自由

    C. 商业贸易的繁荣   D. 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

    6.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人雅士的创作为东京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B. 北宋书法艺术在我国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C. 宋代由于手工业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产生

    D. “一画一书”都记录了东京的繁荣和运河风光

    7.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北宋时期开封能成为繁华大都市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作品阅读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这村庄的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七斤嫂子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地说:“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

    七斤嫂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不捏锄头柄了;他帮人撑着航船,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地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伊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这囚徒自(zuò)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村人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这时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便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说:“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撑航船进城,傍晚拿着一个饭碗回村,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样的么?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〇年十月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北洋军阀张勋。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部下剪辫子,并于1917年率领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1.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对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囚徒自(zuò)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②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

    A. 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è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ú”。

    B. 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è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ó”。

    C. 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ě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ú”。

    D. 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ě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ó”。

    2.小说中写到了“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请完成下面与“三国”有关的题目。

    《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而《三国演义》则为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是__。赵七爷所熟悉的“五虎将”除了黄忠、马超、张飞外,还有“大意失荆州”的__和引发“刘备摔阿斗”的__。

    3.下列有关赵七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赵七爷在革命后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表现了他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B. 当七斤等与他有仇的人遭遇灾祸时,赵七爷便幸灾乐祸,穿上长衫以示庆贺,可见他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C. 赵七爷说北洋军阀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这位“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其实也是愚昧无知的。

    D. 赵七爷又将辫子盘在顶上,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

    4.七斤的辫子是怎样剪掉的?周围人对此有什么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5.文中写到的金圣叹对《三国志》的“批评”,指的是“批注”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即用简洁而中肯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有人对《风波》文末的画线句子,批注道:“变了,又不变。”请你谈谈如此批注在文中的依据。

    6.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请从“《呐喊》声”“《边城》情”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符合原著,感情真挚。

    ②《呐喊》《边城》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两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③电影《阿Q正传》在结束前增加了画外音:“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致其众而誓之     (致敬)

    B. 吊有忧,贺有喜     (安慰)

    C. 敖而无足数者       (称道)

    D. 无乃后乎         (只怕,表推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B. 宦士三百人于吴

    C.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   D.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B.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B.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C.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D. 丈夫二十不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据文言文句式特点,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国之孺子之游者②乃号令于三军③将免者以告④十年不收于国⑤四方之士之来者⑥何后之有

    A. ①⑤/②④/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⑤/②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__(史书体例),其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2)《史记》被鲁迅称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美国的____________、法国的________________和俄国的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注]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中“新凉”照应“中秋”,加上“几度”一词,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懊悔、遗恨之情。

    B. 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鸣廊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 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2.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翠柳

    (清)曹衍东

    维扬汪本,以手谈①自诩。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由是一枰之上,方罫之间,闻汪生之风者,可以不战而先馁。

    一日,游三楚,寓武昌。太守张公,高手也,癖于木野狐②。因与汪弈,三战三北,汪盛气临之。太守衔汪,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而卒寥寥。

    张于静夜灯前覆汪胜局,反覆凝思,计无所出。一婢名翠柳,慧而能。捧茗在张公侧久立,乃曰:“莲漏③三滴,犹抱石子不寐,夫人将不耐等矣。”张不答。翠柳指局曰:“但此间争一着先耳。”张恍然。遂命与弈,终局翠胜,张大喜,曰:“可儿,明日当与汪弈,为我一洗前辱。”

    辰起,请汪及众宾至,复布局,曰:“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汪漫应焉。张公呼翠柳出,汪视之,垂髫丫髻儇婢也。立案前,入局即持白子曰:“棋让一先。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汪颔之。甫三四着,汪色变。翠曰:“先生面赧矣。”翠上下嬉顾,略不经意,而子落枰间,一座皆惊。翠又曰:“先生汗出矣。”汪赧颜沉思,下子愈迟。翠随手掷之,疾若鹘落。既而翠柳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汪如木偶,子更无着处。翠以手自捏其凤翘④曰:“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众粲然。而汪神丧志沮,辙乱旗靡。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如方塘一鉴,白鹭数点而已。翠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先生负矣!先生负矣!”零碎连步以入。汪目望洋,不知所为,是局固未终也。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注释:①手谈,指下棋。②木野狐,围棋的别称。③莲漏,古代计时的工具。④凤翘,女性的凤形首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不战而先馁      馁:丧失勇气

    B. 太守衔汪          衔:对……怀恨在心

    C. 而卒寥寥          卒:(直至)死亡

    D. 先生面赧矣         赧:羞惭脸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       解冒,因求出关

    B. 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                寺僧耕之以植桑麦

    C. 一婢名翠柳,慧而能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

    D. 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           乃号令于三军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

    理【解析】
    曾经和北京、洛阳的一些达官贵人交往,并被吴桥的某大司马赏识。

    B. 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

    理【解析】
    今天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儿,希望得到先生的指点。

    C. 汪目望洋,不知所为。

    理【解析】
    汪本眼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D.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理【解析】
    汪本拖着疲惫的双腿踉踉跄跄返回了住所,第二天就走了。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汪本高超的棋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B. 翠柳边下棋边说笑体现了她的活泼轻松,这与汪本的心情形成了对比。

    C. 翠柳说汪本坐着不知旁边人站着看棋的苦,是揶揄汪本犹豫不决,落子太慢。

    D. 一个丫鬟在终局前就战胜一代围棋高手,说明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四段,“汪漫应焉”一句中,一个“漫”字写出了汪本随意应答的样子,也刻画了他_______的心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材料:

    现在的某些游戏将中国历史人物的身份加以改变,比如墨子变成了机器人、荆轲变成了美女、李白变成了刺客……对此,有人认为游戏创作必须符合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改变可以吸引青少年关注历史,还有人认为游戏原本就是虚拟的……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横线处可选中国历史人物,也可选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