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递交皇帝“划可”,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这反映了当时

    A. 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 实行分层决策机制

    C. 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B.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周王的妻妾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妻(正室)

    三哥(20岁)四哥(14岁)

    妾一

    大哥(25岁)

    妾二

    二哥(22岁)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四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

    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

    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 背景

    B. 目的

    C. 内容

    D. 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书》记载:“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实现民族交融

    C. 解决七国之乱

    D. 削弱王国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

    A. 独立战争爆发

    B.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 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并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13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

    A. 诸侯

    B. 刺史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若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

    A. 商王完全垄断决策权

    B. 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C. 王权受制于族权

    D. 已形成早期民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封建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交通的发展

    C. 疆域的拓展

    D.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也没有拥有土地。……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 春秋战国

    B. 秦代

    C. 汉代

    D. 唐宋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自隋唐开始,最能使一般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

    A. 建立军功

    B. 参加科举考试

    C. 弃农经商

    D. 依靠门第出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礼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材料强调的是

    A. 君王地位的至高

    B. 人应以周礼为行为准则

    C. 个人的道德修须加强

    D. 宗法制有利于社会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 西汉郡国制

    B. 隋唐三省六部制

    C. 北宋的枢密院

    D. 元朝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从汉末起门阀制度逐渐滋长,现实政权的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而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 造成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

    B. 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 有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

    D. 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说,夏商周时期,帝王以“天下为家”,“赋敛天下”, “以博我一人之欢乐”,“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此观点主要说明

    A. 人民的赋役负担很沉重

    B. 政权存在时间均很长久

    C. 世袭制易使统治者腐化

    D. 高度集权政体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绾和李斯争论的焦点?并概括他们二人争论的各自理由?

    材料二: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专制主义中制度成为政治的主流,在社种社会背景下,分封制必然被淘汰,郡县制不能地方享有相对的独立权力而各行其是。君主专制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主分权的矛盾,所以,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分封制和郡县制就这样长期争论不休。至明清之际,一些杰出的思想家虽然已经看出郡县制的弊端,但找不到出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分封制和郡县制争论长期持续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中央体制不断演变与发展。请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指出上述材料从图1到图4呈现了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趋势特征?

    (2)阅读以上图片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演变的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