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2 题,选择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老师窗前的灯光》,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窗前的灯光

    韩少华

    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但只要能瞥见一豆灯光,哪怕它是昏黄的、微弱的,我也会立时感到温暖、振奋。如果说人生如远行,那么在我蒙昧和困惑的时日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一位师长窗前的灯光。

    记得那是抗战胜利、美国“救济物资”满天飞的时候,这种物资也被弄到了我当时就读的北京市虎坊桥小学里来。我曾在我的国语老师崔书府先生宿舍里,看见旧茶几底板上,放着一听美国奶粉,上面落满了灰尘。当时我望着形容削瘦的崔老师,不觉想到,他为什么不喝这奶粉呢?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抄袭了冰心先生《寄小读者》里面的几个句子。作文本发下来,得了个漂亮的好成绩。我虽很得意,却又有点儿不安。偷眼看看那几处抄袭的地方,竟无一处不加了一串串长长的红圈!得意从我心里跑光了,剩下的只有不安。直到回家吃罢晚饭,我一直觉得坐卧难稳。我穿过后园,从角门溜到街上,衣袋里揣着那有点像赃物的作文簿。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我侧身进了校门,悄悄踏过由古槐树冠洒落的浓重的阴影,曲曲折折,进入一座小小的院落里。那就是住校老师们的宿舍了。

    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我知道,崔老师就在那窗内的一盏油灯前做着他的事情。我迎着那点灯光,半自疑又半自勉地,登上那门前的青石台阶,终于举手敲了敲那扇雨淋日晒以至裂了缝的房门。

    “进来。”老师的声音低而弱。

    我深深鞠了一躬,肃立在老师那张旧三屉桌旁。老师边打量我,边放下手里的笔,缓缓地问道:“这么晚了,不在家里复习功课,跑到学校里做什么来了?”

    我低着头,没敢吭声,只从衣袋里掏出那本作文簿,双手送到了老师的案头。

    两束温和而又严肃的目光落到了我的脸上。我的头低得更深了,嗫嚅地说:“这、这篇作文,里头有我抄袭人家的话,您还给画了红圈,我骗、骗……”

    老师没等我说完,一笑,轻轻撑着木椅的扶手站起来,到靠后墙那架线装铅印的书丛中,随手一抽,取出一本封面微微泛黄的小书。等老师把书拿到灯下,我不禁侧目看了一眼——那竟是一本冰心的《寄小读者》!

    还能说什么呢?老师都知道了,可为什么……

    “怎么,你是不是想:抄名家的句子,是谓‘剽窃’,为什么还给打红圈?”

    我仿佛觉出老师憔悴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微妙的笑意,心里略松快了些,只得点了点头。

    老师真的轻轻笑出了声,随之用他那低而弱的声音说:“我问你,你自幼开口学话是跟谁学的?”

    “跟……跟我的妈妈。”我怯生生地答道。

    老师看着我说,“孩子从母亲那里学说话,能算剽窃么?”

    “可,可我这是写作文呀!”

    “可你也是孩子呀!”老师望着我,缓缓归了座,见我已略抬起头,就眯细了一双含着倦意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案头那本作文簿,接着说,“口头上学说话,要模仿;笔头上学作文,就不要模仿了么?一边吃奶,一边学话,只要你日后不忘记母亲的恩情,也就算是好孩子了……”这时候,不知我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勇气,竟抬眼直望着自己的老师,更斗胆抢过话来,问道:“那,那作文呢?”

    “学童习文,得人一字之教,必当终身奉为‘一字师’。你仿了谁的文章,自己心里老老实实地认人家做老师,不就很好了么?模仿无罪。学生效仿老师,谈何‘剽窃’!”

    我的心,着着实实地定了下来;却又着着实实地激动起来。也许是一股孩子气的执拗吧,我竟反诘起自己的老师:“那您也别给我打红圈呀!”

    老师向椅背微靠了靠,眼光由严肃转为温和,只望着那本作文簿,缓声轻语着:“从你这通篇文章看,你那几处抄引,上下也还可以贯串下来,不生硬,就足见你并不是图省力硬搬的了。要知道,模仿既然无过错可言,那么聪明些的模仿,难道不该略加奖励么——我给你加的也只不过是单圈罢了……你看这里!”

    老师说着,顺手翻开我的作文簿,指着结尾一段。那确实是我绞得脑筋生疼之后才落笔的,果然得到了老师给重重加上的双圈——当时,老师也有些激动了,苍白的脸颊,微漾起红晕,竟然轻声朗读起我那几行稚拙的文字来……读罢,老师微侧过脸来,嘴角含着一丝狡黠的笑意说:“这几句么,我看,就是你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了。这样的文章,哪怕它还嫩气得很,也值得给它加上双圈!”

    半年以后,我告别了母校,升入了当时的北平二中。当我拿着入中学后的第一本作文簿,匆匆跑回母校的时候,心中揣着几分沾沾自喜的得意,因为,那簿子里画着许多单的乃至双的红圈。可我刚登上那小屋前的青石台阶的时候,门上一把微锈的铁锁,让我一下子愣在那小小的窗前。听一位住校老师说,崔老师因患肺结核,住进了医院。

    临离去之前,我从残破的窗纸漏孔中向老师的小屋里望了望——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时光过去了近四十年。在这人生的长途中,我确曾经历过荒山的凶险和陋巷的幽曲,而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夜,只要我发现了远处的一豆灯光,就会猛地想起我的老师窗内的那盏灯,那熬了自己的生命,却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永不会在我心头熄灭的灯!

    (有改动)

    1.本文记叙了四十年前“我”与老师的一段往事。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心情

    作文得了好成绩,却发现抄袭处无不加了红圈

    见老师取出《寄小读者》

    踏实,激动

    失落,感动

    2.本文以灯光为线索,多次对老师窗前的那盏油灯进行了传神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

    (2)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3.这篇文章的原文还写了一件当晚发生的事,现把省略段落摘录如下,请你写出这些段落对刻画崔老师的形象有何作用。

    我双手接过作文簿,正要告辞,忽见一个人,不打招呼推门而入。他好像是那位新调来的“训育员”:平时总是金丝眼镜,毛哔叽中山服,面色更是红润光鲜;现在他披着件外衣,手里拿个搪瓷盖杯,对崔老师笑笑说:“开水,你这里……”

    “有。”崔老师起身,从茶几上拿起暖水瓶给他斟了大半杯;又指了指茶几底板上的美国奶粉,看了来人一眼,“这个,还要么?”

    “呃……那就不客气了。”

    等老师把那位不速之客打发得含笑而去后,我望着老师憔悴的面容,禁不住脱口问道:“您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喝?您看您……”

    老师默默地,没有就座,高高的身影印在身后那灰白的墙壁上,轮廓分明,凝然不动。只听他用低而弱的声音,缓缓地说道:“还是母亲的奶最养人……”

    4.请结合具体语句,写出从崔老师教导作者写文章这件事上,你得到的写作上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起刷脸支付,人们已不陌生。无论是餐厅、医院还是交通出行,刷脸支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一些大型企业的考勤记录、密码解锁,也已由指纹识别替代了传统的方式。

    传统的身份鉴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鉴定用户自己设置的密码;二是通过鉴定含有用户身份信息的实体物件,比如智能身份证、银行U盾、智能门卡。这两种方式的缺点较为明显:密码容易遗忘,含有身份信息的设备容易被伪造或被盗。由此,生物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下最为快速的个人身份鉴定技术,除此之外,利用它进行身份的认定,安全、可靠又准确,同时更易于配合电脑和监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

    因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早期,主要为政府部门所用。比如,美国入境关口采集来访者的指纹,从而鉴定他们与签证申请者的身份是否吻合。商业领域的使用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验证员工身份、医院鉴定患者身份等方面。随着该技术准确度的提升,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大众市场逐步推广开来。

    (材料二)

    200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学校在校园里安装了虹膜识别装置进行安全控制。该校师生都不再使用任何形式的卡片与证件,只要在虹膜摄像头前经过,他们的位置和身份便会被系统识别出来。这里,他们所运用的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检查虹膜——瞳孔周围彩色的环形区域来确认人的身份。虹膜识别是身份验证市场中较为精确同时也是较为昂贵的产品,因此用户的接受程度较低。

    人脸识别是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这种技术是基于人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并将获取的信息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的身份。

    此外,每个人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呈现唯一性且终生不变。据此,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将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这就是指纹识别技术。得益于电子集成制造技术的算法研究,指纹识别已经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目前生物检测学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具有价格低、适用性强的特点。

    最近几年,在生物识别市场异军突起的是声纹识别。声纹识别就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用计算机进行识别。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声纹识别的应用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如获取方便、速度快、识别成本低,一个麦克风即可,同时还适合远程身份确认。声纹识别技术在近两年迅速发展,无论是在技术的识别准确率与稳定性方面,还是在应用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方面,都备受金融机构的称赞。

    (材料三)

    2015年和2019年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份额对照图(单位:亿美元)

    1.(材料一)的后三段,介绍了传统的身份鉴定存在不足、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信息。

    3.小亮家新装修了房子,爸爸想去定制智能门禁卡,小亮提议安装“指纹识别锁”。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帮助小亮写出“指纹识别锁”的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当新冠病毒疫情来袭,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最前线。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的诗句中,我们听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陶渊明《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们悟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末年初,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 màn(   )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骤然打响。疫情牵动人心,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准备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

    中华民族在màn(   )长的历史进程中,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奋斗不息的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征程中,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 ①    从来没有被压垮过,②    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③    、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人民群众众志 chéng chéng(   )(   )、守望相助,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争分夺秒,展示出强劲的“中国速度”,也是中国人的奋斗精神。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挫(cuō)   漫延   漫长   众志成城   劲(jìn)

    B.挫(cuò)   蔓延   漫长   众志成城   劲(jìng)

    C.挫(cuò)   漫延   慢长   众志城成   劲(jìng)

    D.挫(cuō)   蔓延   慢长   众志城成   劲(jìn)

    (2)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义无反顾       B.既然   就   孤注一掷

    C.但   而是   义无反顾       D.但   而是   孤注一掷

    (3)各界人士用书法来表达抗击疫情的决心,对下面书法分析有误的是(   )

    (一)      (二)        (三)       (四)

    A.第一幅的字体属于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中正典雅。

    B.第二幅的字体属于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C.第三幅的字体属于楷书,厚重饱满,笔画连绵,挺拔雄秀,可作楷模。

    D.第四幅的字体属于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婉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伟大决策·辉煌成就”展览的序言。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努力拼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运行,高速铁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海;“神舟”飞船遨游太空,“蛟龙”创造深潜纪录,“玉兔”巡测月球背面;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这些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日昔日伟大的决策,成就了今日辉煌的伟业。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序言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____①  ,神舟巡天,   ②    _

    大桥飞架,  ③   ,民心和顺万事兴。

    A.①高铁交织    ②伟业辉煌泽华夏     ③蛟龙深潜

    B.①高铁交织    ②国策英明千业振     ③蛟龙探海

    C.①高铁成网    ②伟业辉煌泽华夏     ③蛟龙探海

    D.①高铁成网    ②国策英明千业振     ③蛟龙深潜

    (2)在序言的横线处填写内容,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②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③经济发展新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3)同学们在媒体上看到了世园会的吉祥物-一小萌芽、小萌花。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形象,一位同学给这对吉祥物配了解说词,文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帮他修改,将修改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2019北京世园会吉祥物是小萌芽、小萌花兄妹,两个具有东方韵味,突出园艺特点,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勤劳与美好、真挚与热情。②小萌芽、小萌花兄妹的造型创意来自东方文化中的“吉祥娃娃”和百子图,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③小萌

    表达欠妥的语句是:       (只填写句子序号)

    修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_____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________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2.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舁:音yú;带,载。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蜀 主 明 升 请 降 永 忠 以 和 未 至 辞 俟 和 至 乃 受 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获事明主         事:     (2)次铜锣峡     次:

    (3)故止封侯而不公     故:     (4)永忠与相比    比: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俟和至,受降        与和分道进

    B.又六舟深入搏战       永忠功大得免

    C.期会重庆           故天将大任是人也

    D.复旋绕出           故止封侯不公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5.文中的廖永忠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人们常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请你打开思路,从所读过的诸多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虽有嘉肴》中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从你读过的一本书中,列举一个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2020年2月,一位2岁新冠肺炎患者病愈出院时向护士长鞠了一躬。无独有偶,有一张老照片记录了百年前一个小患者出院时向英国医生鞠躬表示感谢的瞬间。一个世纪后,经典瞬间重现。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有你想感恩的人。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你的书包与你朝夕相伴,几乎是形影不离,什么东西你都可以塞入它的囊中,书本啦,文具啦,水杯啦,手机啦,玩具啦……但有一天,它突然朝你发脾气了,拒装你的一件东西。它拒绝了你的什么物件?为什么要拒绝?后来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展开想象,以“拒装的书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不少于 6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