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单选题 38 题,null 1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8 题
  1. 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A. 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 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 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 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

    B. 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

    C. 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部

    A. 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B. 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C. 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 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

    A. 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

    B. 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

    C. 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 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

    A. 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有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 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 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 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文化

    D. 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

    A. 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B. 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D. 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

    A. 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

    B. 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

    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其中之一是所谓的“浮游”群体,他们为谋生而奔波于各工矿城市之间。当时“浮游”群体的出现

    A. 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B. 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C. 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

    D. 导致了农业生产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日本为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B.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

    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 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局面反映了

    A. 人民主权原则

    B. 联邦制的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自由平等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据资料统计: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

    A. 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 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 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 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当时的七七出版社印行,为其第一个版本,第二年10月,再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讲话》第二个版本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共修改了670余处。其中修订的不适应时代的提法可能是

    A. “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

    B. “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

    C. “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D. “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D.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票,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 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 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A. 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 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国家

    俄国

    德国

    美国

    年份

    1902

    1907

    1909

    比重

    47.8%

    15%

    17%

    A. 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 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 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 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

    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B. 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 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面为1750-1850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社会阶层的向下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 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 中等阶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读下表,1870-1890年间美国部分州的农村人口变化,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州名

    宾夕法尼亚

    新泽西

    纽约

    康涅狄格

    佛蒙特

    减少量

    40%

    25%

    83%

    60%

    75%

    A. 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B. 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 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

    D.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 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 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 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 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 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A. 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 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C. 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 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 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 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主要形式,美国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这一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日本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称为“法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   )

    A.事实上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B.形成了国家、民众、企业互制关系

    C.扩大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

    D.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

    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