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null 3 题,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1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3 题
  1. 有学者认为,和平其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其处五项原则

    A.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 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 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 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A.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

    D.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有关这一制度的评价

    A. 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粮价,政府重商意识浓厚

    B. 限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

    C. 避免“谷贱伤农”,亦能防止“谷贵伤民”

    D. 目的在于控制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A. 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

    B. 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C.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增进社会福利

    D. 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1 题
  1.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A. 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C. 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D. 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积极寻找包括储备货币多元化在内的各种方案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代表性事件有欧洲货币一体化、日本等国追求本币国际化等。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B.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 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 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 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 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 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 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京条约》规定:“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鸦片战争中

    A. 英国人大量利用中国民众

    B. 民众可自由选择服务对象

    C. 民众缺乏民族意识和觉悟

    D. 民众对战争胜负漠不关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技术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 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 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

    B. 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D. 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其他工业也跟着快;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慢,其他工业也跟着慢。……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这表明

    A. 大炼钢铁已成为当时中国工业生产的中心

    B. 只有大炼钢铁才推动当时中国工业的全面发展

    C.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核心标志

    D. 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高速发展”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 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

    C. 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破坏

    D. 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曾达27万吨。但自1934年后年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的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A.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 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D. 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肯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篮,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A. 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B. 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C. 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D. 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 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 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 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 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俄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各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戴高乐表示,“国家的最高使命在昨天是作战,而今天是生产。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天能否强盛取决于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此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法国的国有企业大多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管理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运营,以提高管理效率。

    ——摘编自唐逸如《法国二战后国有化浪潮解密》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年10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

    ——摘编自王橙宇《60年中国经济曲折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国有化浪潮”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出中法两国经济建设的不同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