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7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①非新里,章华②即旧台。习池③凤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释)①冠盖:里名,得名于汉宣帝时。②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③习池:汉侍中习郁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襄阳城,纵目四望,视野开阔,层城尽收眼底。

    B. 楚山绵延巍峨,汉水直接天际,“出”“回”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

    C. 时光流转,物换星移,冠盖里、章华台都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引人伤感。

    D. 全诗借景抒情,写景气势磅礴,饱含着作者登高送目时激荡豪迈之情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穿过正午的斜阳

    北京,十月的阳光。

    这是我到北京后的第三十二天,我已经没有了年月的概念,只将自己到这个城市的日子计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是正午,刚才经过一家食店,我瞟了一眼挂在大堂内的大钟,十二点了。一阵风吹过来,冷飕飕地,沁心的凉,我把衣领翻过来,盖住半张脸,再手揣进裤兜里,有点蜷缩的味道。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甚至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天蒙蒙亮我就开始晃荡,现在已是正午时刻,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只知道自己在大街上,找不到方向。浑浑噩噩地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面试了那么多家单位,就没成一个。

    我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

    我走在立交桥下,阳光斜斜地透过路边的大树,在马路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我尽可能地让阳光多晒点在我身上,我需要阳光,我喜欢暖和的感觉。

    我开始走上坡,在我前面三步远,有一架三轮车,车上载满了废品,高高的废品盖过了三轮车的主人。三轮车移动得很慢,我加快脚步,走上去,车主是个老人,猫着腰,穿得破破烂烂的,像个捡垃圾的。

    我将手从裤兜里伸出来,搭在老人的车上,帮他加把力,结果被老人拒绝了。老人说你别误会,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啊!路还得自己走。

    我觉得老人说话有点意思,自己也跟着走碎步,和老人平行着往上走,边走边聊。

    你这么大岁数了,为啥不在家待着呀?

    退休的时候在家待了些日子,后来实在闲不住,就出来了。

    你孩子不拦着你?

    孩子在国外,每个月打个电话,好几年没回来了,我只要带上手机就成。

    他用眼神示意我看挂在他胸前的手机。

    他在国外读书?你不会还给他挣学费吧!

    他在国外教书,教中文,每个月給我寄些钱回来,那钱我都给他存着,一分没动。

    哦,那挺好的呵。

    是挺好的,我自己收点破烂,再捡点垃圾,一个月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还花不完呢!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阳光正斜斜地洒在他脸上,耀眼的感觉。

    小伙子,你呢,不上班?

    我,我今天休息,我诺诺地说。因为我撒谎了,我根本就还没找到工作。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完了上坡,上了平路。

    不行,我得歇会儿,老人将三轮车停在路边上,一屁股就坐在路边的花坛上。我也跟着他在旁边一屁股坐在路边的花坛上。

    休息好啊,休息可以晒晒太阳,散散步,挺好的。

    是,是挺好的。

    小伙子,反正你闲着也没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愿意听吗?

    愿意听,我愿意听,我马上回答道。

    我年轻的时候在国企上班,和所有人一样过日子:结婚,生孩子,然后送孩子上大学,再送他出国,再后来,孩子留在了国外。慢慢地,人就老了,退休了,再后来,老伴儿也不要我,一个人就走了。

    儿子非要接我去国外,我没去,人老了,和年轻人习惯不一样。

    你是不是特奇怪,为啥我这么好的条件还来收破烂,捡垃圾?

    老人看我一眼,笑笑,没等我回答,继续说。

    我拒绝儿子去国外的时候,儿子就赌气说不再管我了,当时我一想,供你读书上大学留学我都有能力,难道还养活不了自己了!

    儿子给我买了个手机,说是找我方便,然后每个月给我打个电话,我告诉他国际长途贵,他说不贵,电话费不算什么。儿子每个月也给我寄钱,只是寄的钱我一分都没花给他存着,将来他娶媳妇用得上的。

    走吧,歇息够了,继续前进。老人说。

    我跟着老人继续走,穿过有阳光的马路,穿过有树阴的小道,还过了几座桥,到了一个胡同,胡同很小,房子很旧,伴着股奇怪的味道。

    我很熟悉这个味道,因为我到北京的第一天,就找了这样一个地方的最廉价的旅馆住下,而且一住就是32天。尽管如此,住宿费依旧是我最奢侈的开支。

    我尾随老人进了胡同。

    老人突然将三轮车停下来。不远处,传来一阵谩骂,老不死的死老头儿!你又去哪弄这么多垃圾回来!你还不快弄出去倒掉! ……

    骂声不止,骂人的,是一位老太太,骂的人,是拉三轮车的老人,老人怯怯地,像个做错事的孩于。

    我问老太太,老人不是在收破烂,捡垃圾赚钱吗?

    老太太愤愤地说,他是不是还告诉你他老伴儿死了,儿子在国外工作,接他去他没去?没等我回话,老太太继续说,我就是他老伴儿,三年前,儿子大学毕业了,没找到工作,就离家出走了,现在都没个音信,老头儿受了打击,就这样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式离开那小胡同的。

    我努力回忆老人的模样,但是怎么也回忆不起,只是耳边一直萦绕着上坡时候他说的话:这次上坡你帮了我,下次我还是得自己往上拉呵!路还是得自己走。

    我又回到马路上,阳光晒在马路上,更钭了,我却突然觉得暖暖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年月概念”“找不到方向”,既反映了“我”入京以来工作无着、生活无助的心理,也体现了“我”对未来的迷茫。

    B. “猫着腰,穿得破破烂烂的,像个捡垃圾的”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和外貌描写,实为匠心之笔,避免结尾老人身份揭示的突兀.

    C. 在“我”与老人偶遇的过程中,“撒谎”是一个重要的情节,“我”是为了掩饰处境的窘迫,老人这样做则体现其对生活的期望。

    D. “我”虽被“欺骗”,却“突然觉得暖暖的”,是因为老人的话虽非全部真实,但是仍然让我温暖,并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穿过正午的斜阳”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为什么要揭示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请结合作品从情节、主题、艺术效果方面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別”

    作为时下颇为流行的一项高科技,“人脸识别”已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开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別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在未有现代图像采集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的古代中国,个人身份的识别需要画像与文字记录作为参照,尤其需要详细的“人脸”文本资料,识别方式也更为原始。

    出土的秦汉简牍资料中,有一些关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记载,西北汉简所见戍卒的身高和肤色较早引起大家的注目,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黑色”人,不少例子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均记录为黑色,讨论集中在是单纯的肤色问题还是有人种基因的内涵,甚至一度怀多追究种族问题,而应该看作当时“人脸识别”的一般记录。

    一般而言,个人的身份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标识,以籍贯和职业为主要内容,属于人的社会或行政属性,即社会人的一面,这种身份记录流传到现今则是以户口和身份证件为体现。二是个人的形象标识,以体貌特征为主要内容,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人的一面。秦汉时期记为年、长、物色、疵瑕见外者,今也部分呈现为身份证件上的图像和年龄资料。两种形式互为表里,共同确认个人的身份。现代社会依然如此,以火车站进站验票系统为例,目前,这种根据体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身份辨识的方法,与查验身份证件的方式仍需配合着使用,以保证身份信息的吻合度。“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人脸资料数字化,识别方式人工智能化,其核心内容和达到精确匹配、身份确认的目的与传统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的意义在于国家对个体实行有效控制。秦汉实行八月案比制度,年末对户口进行核查,逐户逐口记录年龄形貌等个人信息,作为造册的依据,由乡制作文书逐级向上汇总。隋统一后推行大索貌阅,核对户籍记载和个人体貌特征,确定的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体貌、年龄段、疾病等,纠正魏晋以来户口隐匿和瞒报之风,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

    传统史书中,人物性格的描述相对丰富,属于“物色”方面的资料要少一些,或是因其更具体琐碎的缘故而被史家放入次要位置。秦汉时代虽距今遥远,社会普通人的形象却宛在眼前,正是包括简牍“物色”记载和各类画像在内的这些出土资料,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选自《文史知识》2018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脸识别”技术需借助现代图像采集和人工智能化等技术的支持。

    B. 通常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共同确定个人身份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

    C. 古代确认个人信息有助于实现国家对个体有效控制,纠正隐匿瞒报之风。

    D. 简牍“物色”记载和画像等出土资料使秦汉时普通人形象宛在我们眼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现代“人脸识别”技术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秦汉时“物色”手段的论证。

    B. 文章采取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秦汉时期“物色”在个人身份确认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将秦汉人物身份确认方式与现代确认方式相结合来论述,强调二者的传承性。

    D.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古代“物色”的“记载一功能一意义”的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是物色资料和样本的增加与丰富,人们还会纠结于种族问题的讨论中。

    B. 国家一旦确认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就能实现对个体的有效控制管理。

    C. 现代“人脸识别”系统在传统时代个人信息确认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D. 我们感觉历史普通人离我们不遥远,是因为传统历史书对人物性格描写较较年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公讳启圣,字熙止,性豪荡。甫冠,以诸生游通州,竟得知州事。既至,立杖土豪杀之,寻弃官去。归而游于萧山之郊。有二健卒,佩刀驱二女行,一老翁随哭之,则其父也。公阳呼二与之适,且劝以精与金,卒许诺。公出不意夺其刀,连毙二卒,谓老翁曰:“速以而女去!”康熙二年,知香山县。甫下车,澳门贼霍侣成猖甚,督抚不能制,公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以兵缚之,澳门始平。论功应得上賞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公夜见平南王尚可喜而诉之,可喜上疏言其枉,督抚皆以是自杀,而公亦罢官。客粤中,且无以为生。时年五十,见者多叹其拓落,而公之志浩然。

    时和碩康亲王讨精忠,自浙江入,公向与王有旧,乃令其子仪募兵,帅之赴王,请自效。王喜,即令公从征。击枫桥贼,破之。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金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精忠之骁将曾养性至温州,公使仪逆击,大破之。精忠已夺仙霞关,公为前锋,乃迄人说之曰:“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精忠狐疑,公单骑至其营说之。精忠享公,其宾客皆列侍,公饮啖醉饱,指画伉爽。享罢,长揖径出,曰:“王自裁之!”精忠曰:“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论功即以公为福建布政司,仍从征,进剿郑氏。

    后公用密计授施烺下台湾,七日破之,诏封烺为靖海侯,而公自陈无功,故賞亦不及。是年,公疽发背薨,归葬于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冠,以诸生游通州  甫:刚刚

    B. 又以兵缚之       兵:兵器

    C. 精忠享公         享:宴请

    D. 是殆李抱真之流     殆:大概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B.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C.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D. 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启圣智勇双全。姚启圣路遇抢劫民女的士兵,用计夺刀,杀死士兵,救下民女;后又用计生擒连督抚都不能制服的賊人。

    B. 姚启圣勇于担当。姚启圣在做知州时,杀死当地土豪;主动参与讨耿的行动,多次率领招募的军队打败耿精忠的队伍。

    C. 姚启圣豪放不羁。姚启圣做官不久,即辞官;被罢官以后,仍保持浩然之志;独自深入耿军劝降,谈笑自若,慷慨陈词。

    D. 姚启圣仕途坎坷。姚启圣五十尚落拓无功,此后追随亲王征战,在帮助施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因为无功,没有得到赏赐。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阳呼二卒与之语,且劝以稍与翁金,卒许诺。

    (2)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______。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仅仅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______。此外,翻译不仅是机械的语言转换,________。如果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校学生办理退宿手续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和杠精。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社会心态。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来体现你对2018年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熨帖(yùn)  剌配  精髓(suǐ)   拱券  清沁肺腑

    B. 胡诌(zhōu) 央浼 混沌(hùn)  拮据  陈词烂调

    C. 船舷(xián) 蛾眉  讥诮(qiào)  孤僻  自鸣得意

    D. 坍缩(tān)  撮和  角隅(yú)   玷辱  得鱼忘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以乐天知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际遇,起码可以引导人们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生活,减少那些于事无补的忧愁和烦恼。

    ②电影《影》的海报设计不落言筌,借用水墨画的技法,大面积使用黑、白、灰三种色调,使画面更加有古典水墨的质感。

    ③李白浪漫不羁,仕途之路坎坷,一生踌躇满志却无法施展,在辞官归乡后,心里依然记挂着朝廷之事,满怀政治抱负。

    ④号称“海上巨无霸”的航母战斗群攻防兼备,无坚不摧,但航母攻防体系并非天衣无缝,比如它目标大,容易成为靶子。

    ⑤通过政策理论说唱团下乡巡演,推进政策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是我们的一个工作品牌,而且群众也喜闻乐见这种说唱形式。

    ⑥整堂课,伍老师从容自如,幽默冷静,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点拨,但却伺机而动,完全把课堂主动权放归学生。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2018年国际乒联奥地利乒乓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上,唐山乒乓球选手梁靖崑夺得冠军,这也是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获得的第一个公开赛男单冠军。

    B. 近年来,一批现实题材电视剧弥补了此前电视剧作品开掘生活不足、局部真实但整体失真等欠缺,呈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及其美学品格的回归。

    C. 经典作品要么以遗忘的方式在我们的想象里打下一些烙印永不磨灭,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我们整个群体的深层记忆当中。

    D.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雄安新区近日出台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实施细则,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今天是恩师的华诞,学生在此祝您健康长寿、笑口常开,同时奉上薄礼,敬请笑纳。

    B. 惠赠拙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在所难免,哂笑之余,还望您予以斧正。

    C. 我能够在这里表演,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你们聆听!

    D. 今天几位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并在校礼堂与本校名师进行研讨,校长也叨陪末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陈情表》)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祭十二郎文》)

    B. 窜梁鸿于海            (《滕王阁序》)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逍遥游》)

    C. 倚南窗以寄傲           (《归去来兮辞》并序)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 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项羽之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泊牧以谗诛           (《六国论》)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伶官传序》)

    B. 此所以染者众也        (《狱中杂记》)

    燕王,吾所立         (《伶官传序》)

    C. 纤歌凝而白云遏       (《滕王阁序》)

    既自以心为形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

    D.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宫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就是以第一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循环往复,易造成混乱,古人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 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略有变化。

    D. “杀青”指写定著作,完成作品。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蛙和便于书写,先把竹简用火烤干叫做杀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