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地奉上,这就让骗子的“湿情”招数屡试不爽。

    B. 令人敬佩的巴金老人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在那个功利的年代.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和行为难能可贵。

    C. 免费开放军事博物馆,激发了群众的参观热情。每逢节假日,即使快到闭馆的时间,来参观的人仍不绝如缕。

    D. 这些刚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们.工作态度认真热情,虽然有时处理问题显得急躁,但总体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 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B.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C.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不平凡历程的反腐败斗争专题片,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D. 各级干部要脚踏实地、实作实行.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要搞竭泽面渔的政绩工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________。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不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成长起来。

    A. 也不免发现令人遗憾的粗劣句子。

    B. 也随时会发现令人遗憾的粗劣句子。

    C. 也会随时发现湿润的璞玉。

    D. 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C.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与意外的变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古诗画横线四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羈鸟恋田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 ①句写出诗人天性自然、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B. ②句表达诗人心系田园的悔恨心情.“羁鸟”“池鱼”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束缚下痛苦的形象。

    C. ③句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恬淡自然:“狗吠”“鸡鸣”两处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喧嚣器与热闹。

    D. ①句中“自然”既指自然环境,也指适合诗人本性的生活.这与①句呼应.点明了归隐田园的主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鉴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則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令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音乎   师:学习

    B. 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不分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下列句子不属于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一项是

    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先提出论点,接着明确教师职能,再分析从师的重要性,最后论证出择师标准,这都是从正面进行论述。

    B. 第一段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标准,阐明了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 第二段中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反复论述,辅之以感叹句,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淑宇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家人日:“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已,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卫军临川王义庆雅好文章,请为谘议参军,顷之,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日:“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①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日:“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溶书日:“弊室弱生,砥节清廉,好是洁直,以不邪之故,而贫闻天下。宁有昧夫嗟金者哉?”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日:“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日奉令。淑叱之日:“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间日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整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賜贈甚厚。 

    (节选自《宋书)卷七十,有刪改)

    注:①检玉:古代封禅有金策、石雨、金泥、玉检之封。玉检有时也作检玉,这里用来代指封禅一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指官员调动。在古代,“迁”有三种情况:平调;升迁;降职,如左迁等。

    B.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应离职守孝。

    C. 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名。因处东部又称东岳。

    D. 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淑少有风度。他才几岁时.就被袁湛认为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时,他又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B. 袁淑为官有节。即使是表兄关系,他也没有依附刘湛;由于卫军临川王义庆好文学,他因此前往任其谘议参军。

    C. 袁淑能借机进言。北伐之际,他认为形势转好,封禅的时机成熟,于是建议太祖封禅泰山,并上呈一篇《封神书》。

    D. 袁淑坚守朝纲底线。刘劭要弑君篡位他直言劝告;受到威胁后,他婉言劝诫,后来因始终不愿帮助刘劲而被杀。

    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一宿复遗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金樽美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②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②睡觉(jué):睡醒。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用晨雪、笳声、铁骑等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凄厉、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B. “想关河”的“想"为推测之意,是词人由“不知何地"的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

    C. 词人通过寒灯.漏声、斜月等意象,写出梦醒后环境的冷清,渲染凄苦悲凉之情。

    D. 梦境中戎马军旅逼真,现实中理想抱负却一场幻梦,梦内梦外形成反差和错位。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以为期

    夏磊

    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是忘记了以往的约定,而每到这个时节,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以及深藏心底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像一缕秋天的展雾一样轻柔地飘进我的梦里。

    每年,当连通着长江的河水由浑转清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就要来临,水边的蓼花应该盛开了。

    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花叫蓼花,我们都称它狗尾巴花。这花在九月和中秋的时候开得最好,它大片大片地簇拥在水沟边上,茂盛得让人不太敢走进,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小危险。而它也鲜艳得让人不忍心去践踏,无人欣赏却干净水红。后来,我在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里读到这样两句:“燕子矶头红蓼月,鸟衣巷口柳杨烟。”这才知道原来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也叫红蓼。我那么多次在燕子矶的水边走过,却并不知道蓼花的花名和花语。也许是那时年纪还小,还不曾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念的滋味吧。“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从琼瑶作品中看到这两句,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花竞代表了离愁别绪。

    在这个秋雨蒙蒙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昔日一样鲜丽。我没能找出第二首纳兰留给我家乡的诗词,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之外,却多了那一片片红蓼。于是每当梦回江南,色彩也明亮多了。

    记忆中的家乡秋天是非常忙碌的,春夏两季的辛苦都要在这时去收获,这是一段能品出土地香味的时光。大人孩子都得下地收割,收回来的玉米和黄豆红薯要赶紧晒干,不然秋雨一来,它们很容易霉变发芽,那可不得了,那可是一个冬季的口粮啊!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每一点甘甜里都掺杂着一点苦涩,每一点苦涩里也能品味出丝丝甘甜。当我知道这些之后,很小我就学会了很多农活,并且学会了在秋天的夜晚看看天,盼着明天是个秋阳高照的好天气。

    那时的晚上最喜欢跟大人们去河边照螃蟹。秋风起,蟹脚痒。晚上,在屋后的小河边,铺上干草。点起油灯,把一条网铺在河底,就等着螃蟹牵动网绳了。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并不太期望螃蟹上网,似乎更迷恋那一段等待的时间。月亮亮汪汪地挂在天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狗叫,这时真的能听到小虫子掏洞和鱼在水;里游的声音。那是离一些弱小的生命最近的时候吧;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暂时忘记乡村生活的寂寞和农事的辛苦,享受自己独有的生活滋味吧。现在野生的螃蟹已经很难见到了,也没有人照螃蟹了,然而我还一直记得当时的情景。

    想和秋天有一个约定,约定在它的暖洋洋的太阳下,躺在有些暖意的草地或沙滩上,读一首也是温暖的诗。不知是哪一年,父亲给我买了一本《诗经》,那是一本很薄的书,大体上能看懂。我如痴如醉地读着,那些简约的文字让我的思緒随风轻扬,在家乡秋天的田野里才能读出先民们的真性情。我相信《诗經》是属于最普通的乡民的,无论是自由車性的还是含情脉脉的,都是原生态和无法修改的,它永远应该是乐观的,每天都在发生有趣的事情。

    我怀念读诗的那些个秋天,因为我在那里读到了阵阵爽朗的笑声和先民的无数往事,我听到了来自大地的自由歌唱。

    写到这里,已是月上中天,一轮秋月正在薄云里緩緩穿行。世上没有什么媒体能够比得上月亮,明月当空,只要两个人同时一抬头,无论天涯海角,思念马上就像水一样流通了。

    院子里的桂花树沉睡在月色之中,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的约定,那么它们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开花儿的。

    (节选自《散文》2009年第2期,有刪改)

    1.下列对文中有关“蓼花”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秋天是一个容易触人心弦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故乡过去的时光和人事就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B. “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这是“我”思乡心切的婉转呈现;对它们鲜丽的疑问,是“我”思乡之情的宜泄。

    C. 蓼花又叫“狗尾巴花",是作者家乡常见的花。它的盛开,它干净的水红,触动了我这个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

    D. 夢花在纳兰性德的词句“燕子矶头红夢月”意蕴丰富而,饱含着浓浓思乡情,自此让我知道了夢花代表了离别。

    2.下列对本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家乡秋天收获忙碌中,“我”感受到了甘与苦的生活体验与人生真谛,在我看来“这是一段能品出土地香味的时光”。

    B. 在家乡秋天的田野里,在《诗经》简约的文字里,“我”读出了先民们的真性情:自由率性,感情真挚,乐观而且有趣。

    C. 将月亮与媒体作比,突出月亮沟通情感的迅速;将观月触发的思念与流通的水作对比,突出这种情感共鸣的强烈。

    D. 野生的螃蟹难见到了,没有人照了,但我一直记得当时的情景,表达了“我”如今无法静心聆听自然天籟的惆怅失落。

    3.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作者反复提到蓼花,蓼花既蕴含着作者的伤秋之感,也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更突出了作者对纳兰词的喜爱之情。

    B. 结尾写桂花树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沉睡”写出了桂花树的恬静,渲染了夜色的宁静;“记得"则赋子桂花树以人的灵性。

    C. 蓼花大片大片地开放在水沟边上,长得太过茂盛.颜色也很鲜艳,人们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危险.从而不太敢走进去。

    D. 因为夢花勾起了作者的伤秋情结,作者又是离乡远游的游子,所以整篇文章笼罩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读来有萧瑟之感。

    E. 文章结尾提到期盼桂花树开花,在结构上收東全文,呼应文章第一.句话,同时呼应标题,使得首尾圆合自然,浑成一体。

    4.从全文的材料组织与情感体现来看,题目“秋以为期”很有意味和特色,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请你以咨询台工作人员身份,向一位“无卡患者”介绍挂号流程,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江苏灌云县有一个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开山岛,小岛上只有王继才夫妇、三只小狗五条泥鰍和三只不会打鸣的公鸡。每天早上5点,夫妻俩就准时在岛上举行两个人的升旗仪式,过着每天两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的重复生活11680天。直到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去世。王继才守岛卫国的故事比他们荒岛生存更加震撼。一朝上岛,一生为国。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议论文。要求:问题明确,不能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