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易中天在《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材料意在强调两者都

    A. 消灭异端思想

    B.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C. 推动文化繁荣

    D. 以强制政策确立皇帝权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 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 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 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 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改“帝”为“王”,并明确规定王位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表明周朝

    A. 宗法制开始确立

    B. 家国体制最终确立

    C. 宗法制得到完善

    D. 开始实行王位世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 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 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 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代书籍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注重施肥   C. 铁犁牛耕   D. 精耕细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A. 人民主权原则

    B. 权力制衡原则

    C. 民主共和原则

    D. 州权至上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盛产煤炭的地区

    C. 邻近河流的地区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有利于政局稳定

    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

    A. 扭转中西贸易逆差

    B. 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

    C. 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D. 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A.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 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 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 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展国企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 “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A.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B. 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 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

    D. 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法国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他是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狄德罗

    D. 卢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 “进化论”为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

    C. 变革救亡图存为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 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