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A. 北伐战争

    B. 遵义会议

    C. 南昌起义

    D. 土地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7年革命之前,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奴隶制残余依然存在,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这意味着

    A. 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B. 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救俄国

    C. 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D. 一战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率大跌。1973年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的亚洲开发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 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C.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D. 经济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4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的这一论述

    A. 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

    B. 推动了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

    C. 基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D. 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C.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D.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这主要说明

    A. 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B. 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C. 雅典公民的素质有限

    D. 城邦是民主政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材料中“它”的建成

    A. 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

    B. 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

    C. 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D. 加剧了美苏的对峙与紧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 遵义会议的召开

    C.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 长征的胜利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议事会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制约。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权力制衡   D. 法律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那时候,太尉是虚设的。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B.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

    C.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D.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 废丞相,设内阁

    B. 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C. 设参知政事,分相权

    D. 设通判,分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 都以血缘为纽带

    C. 都维护了封建统治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是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欧洲共同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欧美各国先后颁布了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

    ②1787年宪法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改革”的结果使得英国

    A. 君主立宪确立

    B. 责任内阁形成

    C. 民主政治发展

    D. 政党政治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 )

    ①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           ④均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1791年至1870年间,法国历经变革,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因此后人评价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了法国

    A. 共和制确立历经艰难曲折

    B.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C.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导致德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统一后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 浓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 军国主义思想指导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扩张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没有代议制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除奴隶外,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这对于罗马法发展历程而言意味着

    A. 万民法使用更加普遍

    B. 公民法取代了成文法

    C. 标志着万民法的出现

    D. 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25个封国较大,具有重要地位。”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

    A. 有任意选择继承人的权力

    B. 完全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

    C. 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 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 等级制度被废除

    B. 分封制度被破坏

    C.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D. 贵族特权被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典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A. 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C. 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D. 古罗马的铜技术源自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材料中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天津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8年,中共领导人的一则演讲提到,“抗日大学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共力量的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

    C.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广泛关注支持

    D.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取得成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根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难产,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政治前途竟然系于佛罗里达州的区区几百张选票!为此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做出了不利于戈尔的判决后,戈尔优雅地承认失败。关于此次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最高法院对宪法负责,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

    B. 美国总统大选可以诉诸武力进行解决

    C. 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D.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 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 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C. 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 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上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

    A. 忽视了城市起义在革命中的作用

    B. 说明农村工作成为党的主要任务

    C. 有利于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说明党的工作重心成功实现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其突出表现是

    ①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促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

    A.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是1300多人,1904年是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人。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当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