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课内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家眷(juàn)  糜子(méi)  脑畔(pàn)  柳林铺(pù)

    B.恬静(tián)  神龛(kān)  斡旋(wò)  怅惘(wǎng)

    C.刺槐(huái)  悬殊(shū)  褶皱(zhě)  尘埃(āi)

    D.腐蚀(shì)   浑浊(hún)  缄默(qiān)  狩猎(shòu)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B.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采,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

    C.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堵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D.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滩碎石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标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贵港市教育局一马当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 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 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 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类:同类) D.若听茶声然  若:好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箬篷覆之     石青糁之 B.中轩敞者为舱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能以径寸之木  盖以诱敌 D.对联、题名并篆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对下列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翻译: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翻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他们的两膝相对比,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翻译: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B.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C.文中最为精彩传神的是对人物雕像的描摹,做到了形神飞动,各具情态。

    D.作者介绍这只核舟,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又是按照船头、船中、船尾的顺序来写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蒹葭苍苍,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请默写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首联和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 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 科学上叫 “蛰伏” 。有人会问, 冬天里睡得多、 睡得久, 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 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 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 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 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 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 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分钟才跳 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 。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 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 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 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 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 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多岁,后者却只有 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 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 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 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不肯下来接电话。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地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赶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来修补。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守着,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A、       ——执拗修屋——B、       ——回忆盖屋——C、     

    2.第2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3.从全文来看,第5段使用了什么记叙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鲁迅先生有难以忘怀的异国老师藤野严九郎,诗人、作家贺敬之有一生难以忘记的“延安生活”经历,著名散文家吴伯箫有铭记于心的有关“灯笼”的往事……作为一个中学生,你心中最难忘的又会是什么呢

    请以“最难忘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叙写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鉴赏

    辋川①六言(其五)

    (唐)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请从第一、二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描绘出你读到的画面。

    2.仔细阅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予以罪废,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②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③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④,近戚孙承祐⑤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⑥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改)

    (注)①崇阜(fù):高山。②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沿着。③杠:独木桥。④钱氏有国:指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的吴越国。⑤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⑥榜:驾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予以罪废  以:因为 B.东趋数百步  东:东边

    C.三向皆水也   皆:都 D.不亦鄙哉    鄙:庸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2)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3.和《小石潭记》一样,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1.这句经典名言出自哪部名著,是谁说的?

    2.这句话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有关“微信”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言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用途

    聊天、查看朋友圈中朋友状态

    阅读新闻

    阅读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

    阅读公共订阅号发布的文章

    微信支付

    在公共号上进行订票、打车等

    人数比例

    80%

    72.9%

    67.1%

    20.9%

    15.3%

    7%

    材料二: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硏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內容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言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学术性著作和经典性著作,也应该坚持纸本阅读,“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令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微信最初是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出现的,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

    (3)“停课不停学”期间,同学们可能都使用了微信(或是其它APP)来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你喜欢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还是喜欢通过微信沟通呢?请谈谈你的想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