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非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当时的汉口镇和佛山镇是天下“四聚”之二,另外“两聚”则是北京与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

    B. 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

    C. 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5年,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表明中共意在

    A. 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   B. 争取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C. 停止内战、联蒋抗日   D. 准备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

    A. 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

    B. 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

    C. 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

    D. 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 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抒 发了杜丽娘出自本性的热爱自然与青春,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纯真情感,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 美实现。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及 其故事搬上舞台,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 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 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 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 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文人们的极高赞 誉,广大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 俗语、俚语、古等,通俗易懂。

    材料二 莎士比亚戏剧应和着文艺复兴的声势,在 17 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 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 个巨大的历史际遇;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

    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  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 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阮元 (1764—1849),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揅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巨著。李元度评价他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学术文化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1 题
  1. 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37-1945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占比例由0.4%上升到14%。消费合作社主要承担粮食、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的专卖任务,每种商品价格均低于市价,差度在5.55%至58%不等。据此可知

    A. 国民政府曾尝试过社会主义改造   B. 消费合作社利于抗战时的经济稳定

    C.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得以实现   D. 国共合作影响到了国民政府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又相互制约。另外,美国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直接民主

    B. 权力多元与制衡

    C. 全民决策

    D. 多党合作与监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 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这里的银元指的是产自墨西哥的西班牙银元,西班牙银元曾长期作为国际通用货币流通。在之后的历次赔款中银元改为银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英镑取代银元的地位

    B. 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C. 清政府银元储备减少

    D. 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1-1903年,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阐述“循序渐进”、“不能邋(超越)等”的改制说,其主要意图在于

    A. 将西学与儒家经典相结合

    B. 反对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

    C. 极力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

    D. 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说文解字·序》载:“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以下关于秦朝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秦朝官方使用的文字只有小篆   B. 焚书坑儒造成了大篆等古文字灭失

    C. 隶书因其结构特点被官府用于公文书写   D. 李斯以书写隶书著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现代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这种文官制度

    A. 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 赞成两个政权并存

    B. 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

    C.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 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止到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 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 表明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 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 是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这些变化说明了

    A.地方势力的扩大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封建吏治的腐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 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 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 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在于

    A. 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

    B. 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 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

    D. 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寄托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商定债务人要对过失承担责任,这一简约有效。因为,契约承认附加简约的效力。”该条款反映了

    A. 罗马法对债权人利益的袒护

    B. 要求对过失承担责任违背了契约精神

    C. 责任约定以双方自愿为基础

    D. 简约成为解决债务关系的最主要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B. 资产阶级反对信仰上帝

    C. 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 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 1935-1936 年美国收入分配状况。据此可知

    A. 大萧条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B. 罗斯福新政未触及劳资矛盾问题

    C. 罗斯福新政未缓解经济危机   D. 新政期间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 “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 “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 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 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已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

    ——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左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  二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右上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直督袁世凯基于废科举,广学育才,才能“内定国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的思想认识,把创办学堂作为“新政大端”,积极在直隶城乡推行新学事业。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同时。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期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绪所书匾额各一方。新旧学制交替之际,仅知“子曰诗云”的塾师显然无法胜任声光电化之学。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学堂。

    ——摘偏自徐永志《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学事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在直隶推行的新学事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